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教育部松口可以开办私塾 部分家长拒绝汉服戒尺

时间:2006/12/9|

阅读量:157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九雯学堂”师生穿长袍上课

私塾图片

  教育部11月28号公布私塾合法化后,一些教育工作者、商人开始构思创办国学私塾

  有意尝试的家长呼吁抛弃汉服长衫,戒尺砚台等过于形式化的东西,着重师资建设

  半岛晨报报道:“只要按程序申请,个人将允许开办私塾。”国家教育部11月28日的这一发言,不仅让大连为数不多的国学私塾对前景多了些乐观,还让不少人打起了办私塾的“主意”。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人认为私塾一多必然会鱼目混珠,但也有研究人士认为,教育的多元化,私塾的合法化扩大了受教育者选择空间,社会理应对此持受到宽容态度。

  教育部 首度松口可以开办私塾

  11月28日,国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答记者问时表示,义务教育阶段,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享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除此之外,根据新近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非义务教育以外例如私塾的各类学校,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申报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程序批准也可以办。

  据悉,这是自50年代初以来我国首次允许个人开办私塾。在此之前,上海、湖北、包括大连等地已尝试性开办了私塾。本月3日,沈阳的首家私塾“九雯学堂”宣布开馆,除了在讲台上悬挂孔子画像和摆放古筝,学生和先生还统一穿长袍,一起看竖排版的书、写毛笔字。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与义务教育相抵触,该学堂的负责人称这家私塾暂时还不属于“全日制”。据了解,“九雯学堂”已在国家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并正在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由此,有业内人士称,“九雯学堂”极有可能会成为我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第一家私塾。

  大连状况 国学私塾看好自身前景

  “开课一年多来,到这里接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孩子都学得很好。”大连非全日制国学私塾“尚书苑”的创办者张锡坤告诉记者,制定专门教学大纲,聘请国学和古汉语硕博学历的授课老师的比较正式的私塾,开始策划开拓加盟店,举办各种国学知识,古代游戏的竞赛以及切磋。张锡坤表示,“尚书苑”还开发了专门的私塾教育软件,家长必读手册,得到肯定的同时,私塾前景一片乐观。

  另外,位于沙河口区“国学启蒙馆”也维持着一周开一课的进度。它的负责人郭世涛介绍说,该馆属于义务教学,孩子完全凭兴趣入学,不用花一分钱。而授课老师,也是学习和研究国学理论的志愿者。“15名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坚持接受了两年多的国学教育后,识字量,记忆能力都有明显提高。”郭世涛对国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

  张锡坤和郭世涛都坚信并强调,国学私塾绝不能直接和“诵经”画等号,穿插教授《论语》、《大学》、《中庸》、《四书五经》等古圣先贤之至理名言的同时,还要打碎以前一些老私塾的教程和模式,“传统文化需要系统并长期地学习才能和义务教育,应试教育和谐共容。”

  来自国家教育部的消息称,目前全国有多少私塾类学校,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据记者了解,大连也远不止上述两家私塾,但多数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了。
教师周文华 计划在两年内办起私塾

  家住甘井子区523厂的周文华是大连西岗区某培训学校的政治教师。六代从教的特殊家庭背景不仅满足了周文华“桃李满天下”的愿望,也让他在父辈教育的熏陶下,一直保持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学、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一直想把这种兴趣进行有效的传递,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并且让更多的人继承其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周文华说,国学复苏如今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头禅,真正不畏艰难,为之行动起来的人目前看来还是微乎其微。

  教育部允许个人创办私塾的消息传出后,周文华打算在近一两年里实现这个他自认为“最大胆又最具风险”的愿望——开办国学私塾。“有需求就肯定有市场。”周文华说,近年国内读经热的兴起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他仍然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国学还仅仅是一股热,或者说是一种噱头,要让孩子或家长真正理解其精髓,必须用事实来说话。”

  商人柳云行 认定“国学热”会带来利润

  同时,不少从未涉足教育行业的经商者也敏感地嗅到了这一商机,将目光瞄准了开办私塾。“打铁要趁热,国家一松口,迎合了受教育者需要的同时,也表明了这其中肯定蕴涵着相当大的市场。”大连某从事外贸商品交易的商人柳云行坦言告诉记者,他有意创造合格的硬件设施,并聘请经验丰富的私塾先生在大连开办私塾,目的就是靠这股“国学热”获得丰厚的利润。

  商人办学争议历来不小,有人也由此推测,国家批准个人办私塾后,容易让原本就被怀疑“作秀程度高于办学实力”的私塾成为鱼目混珠之地。更有人认为,私塾合法化导致其数量的扩大后,一些违法办学单位或个人会假借创办私塾之名,打着“教授国学”的旗号,背地里却搞起补课等名堂。“毕竟不能天天去进行监管。”

  部分家长 不要形式拒绝汉服戒尺

  大多数私塾的收受对象都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对此各有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血液中。”家住甘井子区玉浓街的葛先生说,在私塾授课方式日益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他会考虑让孩子进入国学私塾,培养孩子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但是师资一定要高要求,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连《论语》都没有读完,如果聘请他们来教授国学,将学不到任何东西。”葛先生强调,他虽然支持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仍然为目前微乎其微的国学大师感到担忧。

  家住“青云林海”小区的家长孙女士对此坚决反对。“传统文化不是没有灌输的必要,但是私塾不可能给家长一个放心的,长久的保障。”孙女士说,不管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存在何种的弊端,但它毕竟是一个公认的稳定的教育模式,家长和社会扭转不了时代的方向,也必须去保证孩子的应试需求,“中国已经在趋于全球化,很多家长更乐于将孩子送到国外留洋。”孙女士觉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缺少一个大的氛围,很容易把孩子变得“不中不洋”。

  采访中,家长要么赞成要么反对,没有中立派。但与此前不同的是,一些赞成让孩子走进私塾,接受传统国学教育的家长有了一个共识:拒绝老古套的行头加身,依样画葫芦地照搬旧时私塾的规矩和摆设。他们认为,过多的追求形式会忽略教学本身的内容。

  相关说法 孩子应该接受传统教育

  “在中国历史上,私塾对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今天,这一教育方式仍然不失为现代基础教育可以借鉴的资源。”绿波小学的校长刘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学阶段的孩子接受传统文化和礼仪的熏陶,她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且利大于弊的。刘丽娜说,现在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传统武术一类的课程,而且都鼓励孩子们背诵《三字经》,“虽然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只能做到单纯的诵读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将逐渐地掌握,并能从中得到财富。”刘丽娜表示,现代社会的人才,学习外语,软件肯定必不可少,但做人做事的方法准则和礼仪也要从小教起。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陈壁生则认为“这是一个迟来的公布”。陈壁生说,教育多元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一定需要按照千人一面的模式来培养。而且,私塾的合法化也意味着受教育者选择空间的扩大和选择权利的实现,在教育多元化时代一种非常宝贵的改革尝试,公众对私塾应该抱着更加宽容的心态。记者 程果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