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将检察院“十大禁用语”禁到位

时间:2007/1/8|

阅读量:141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发布时间: 2007-01-08 12:00 来源:光明网

  不说就多判你几年!钱退出来就没事了!不老实交代就把你关起来!事情说清楚你就可以回家了!事情说出来,算你自首!我们调查过了,就是你干的!别人都说了,你还不说?快说吧,不就是拿了别人一点钱吗?你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你不说就是不老实!——这是十句蛮有力度的话,也是很顺口、很容易出口的话,如今被禁

止了。

  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推出了这样的办案“十大禁用语”,以规范侦查行为,改变“嫌疑人一定有问题”的思维定式(1月3日新华社)。“禁用语”是对公务人员滥用公权力的一种约束,尽管这还是很浅表层面的约束,但它是有价值的。看起来那些话都是为了尽快办好案件,实质是一种侵害他人权利的语言“软暴力”。

  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有些话在工作中是不能说、不应说、不可说的。此前我们也见过其他领域的一些禁用语,比如北京丰台法院公布的“十条忌语”,有“这里是法院,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你不服,到上面告好了。”“这个案子我管不了,去找领导好了。”“你问我,我问谁。”“甭废话,不交钱就抓你。”等等;比如重庆渝中区发布的教师“十条禁语”:“你为什么这么没用?”“你简直无可救药。”“你怎么这么笨。”“你不认真学习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等等;还有一些地方规定政府新闻发言人禁用语“无可奉告”、领导干部会议禁用语“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

  那些平常耳熟能详的话,一旦禁止,你还真发现“值得一禁”。如今,我们的“禁用语”不是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比如刚刚看到的一个新闻,就说明医生也很需要“禁用语”:南京一位刚刚一周岁的女孩,不幸患了急性白血病,医生竟然说对她母亲说,“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就不要治了。”“没钱就别治病”这种话,难道不应该成为医生的“禁用语”吗?

  在美国,忌语是很多的,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对别人构成“冒犯”。比如,你不能把什么也看不见的人称为盲人,正确称呼是“弱视者”;你不能说人家是矮子,应称为“个子不高者”;也不能说人家是胖子,应说“身体宽大者”,等等。美国学校的课本也小心翼翼,“课本禁用语”已有了“黑名单”,甚至形成了审查制度。而因为政界粗话太多,以色列则搞了本“议员禁用语手册”,被禁用的语言有“蠢货”、“怪物”、“脑子坏了”、“内奸”、“乡巴佬”、“一钱不值”以及“希望你赶紧消失”等等。忌语、禁用语渗透于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融化于每个人的心中,文明才能成为现实。

  在公权力领域,禁用语在未禁之前,它其实是对公民“软权利”的无形侵害。比如检察官如果说出“不说就多判你几年”,显然是恫吓、是威胁、是越权,“判几年”是法院法官的事,而法官也不是想“多判你几年”就可以多判你几年的,法官之上还有法律在。公民的权利,即使在他成为在押的嫌犯时,也不能被“软暴力”所剥夺和侵害;公权力作为强势力量,必须受到限制,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被语言“软暴力”所侵害的权利,它通常未被明文所明确规定;但是,“不得以某项权利没有被法律明确规定而推定其不存在”,这是西方法理中的一则经典命题;法律法规不能穷尽公民的种种具体权利,但它是一种无形而必然的权利存在,必须受到尊重,不可“推定其不存在”而随意剥夺。

  如今,地方检察院规定了“十大禁用语”,是一件好事,是一件保护公民权利的好事,我期望:一要全面推广,二要禁止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