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蛰居族”与现代文明病

时间:2007/1/28|

阅读量:1452|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作者:陈才 来源:红网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宁肯独自上网、看电视或读书看报,也不愿意外出工作,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的一个族群——蛰居族,已悄然在都市生活中出现。他们,几乎每天都呆在家里,为的就是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彻底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社会交往。他们,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生活全部依赖积

蓄以及亲人和朋友的资助。  

  由于现代文明的进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现代科技,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居所越来越舒适,我们的衣服越来越五光十色,我们的骨骼肌肉需要付出的劳作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脆弱,我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稀薄。我们理解蛰居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感受,这就是现代文明病来了。   

  心理专家认为,蛰居族其实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这话没说全。是什么让我们患上“社交恐惧症”?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带给人们的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懒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忽略了对心灵的关注和守侯,这就是现代文明病产生的土壤。为什么几米的漫画、村上春树的小说能得到都市白领的追捧,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关注到了现代人的心灵危机。   

  物质现代化就像一列加速行驶的火车,窗外的风景或许能带我们短暂的惊喜和欢愉,但如果不能够深入审视自身的心灵,明白我们到底要往何处去,那么我们就可能被甩出火车,酿成灾祸。据国内媒体报道,日本国内自杀者连续8年超过3万人,集体自杀、自杀网站等现象频频出现。日本关西学院精神医学专家野田正彰说:“为了在竞争中胜出,日本人从孩童时期开始,就隐藏自己的弱点,不说真话,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漠。”我们比之好多少?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怎样重建生活,如何关注心灵,应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我们不应该只沉溺于灯红酒绿的时髦中,我们不要只“蛰居”在心灵的围城里。有时候,返朴归真、放下行囊我们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方向……

   

  蛰居族侯 婕制图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宁肯独自上网、看电视或读书看报,也不愿意外出工作,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的一个族群——蛰居族,已悄然在都市生活中出现。

  他们,几乎每天都呆在家里,为的就是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彻底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社会交往。他们,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生活全部依赖积蓄以及亲人和朋友的资助。心理专家认为,蛰居族其实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逃避压力享受安逸

  受访对象:周女士

  年龄:34岁

  蛰居状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我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干什么都累,就是想天天在家呆着,享受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在电话里,周女士调侃自己说,“原来还以为我这样的人少见,现在才发现,我居然还是一个什么族群中的一员。”

  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周女士已经过了长达3年的“蛰居”生活。

  她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到国外实习了两年,回国后,从一家酒店的领班做起,先后3次跳槽,4年前,终于成了南京一家大型餐饮店的副总经理,拿到了10多万的年薪。不过,在这家酒店工作一年后,周女士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承受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并逐渐对工作失去了兴趣。

  “累死累活工作挣钱,到现在连个家都没有,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周女士的感情生活至今仍是空白,“现在跟朋友联系也很少,连电话都懒得打。”

  蛰居是假调整是真

  受访对象:蒙先生

  年龄:26岁

  蛰居状态:为今后发展做铺垫

  “犹豫了两年,挣扎了两年,痛苦了两年,终于解脱了。”MSN上,蒙先生给记者发来了这样的一段话。

  3个月前,因为不喜欢所供职的单位里复杂的人际环境,蒙先生离开工作了两年的单位。此后,他就过起了和工作时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天,只要不是去看平时没有时间见的老朋友、老同学,就几乎睡到自然醒,窝在家里,彻底远离了工作。

  不过,蒙先生并不承认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蛰居族。他说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好状态,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电话那头,蒙先生说自己并不想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选择潜伏在家“修炼”。

  “趁现在在家,好好调整一下,每天上网了解各种信息,看看有什么商机,明年找个项目投资,发挥自己的特长。”电话那头,蒙先生的语气中透着乐观和信心。

  不找工作依赖父母

  受访对象:KEN

  年龄:23岁

  蛰居状态:靠家人接济,孤僻不善交往

  他的网名叫KEN。每天,他的大多数时间就是挂在网上,上网打网络游戏是他每天的主要生活。这样的一种状态,从他一年前毕业之后就开始了。

  “你知道的,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都难,更别说我们这样的专科生了。”KEN说,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就过上了这种日子,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也不急着找工作。上学的时候,自己就喜欢打游戏。

  现在,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所有的时间就是泡在网上打游戏,和外界几乎不怎么联系。

  “你说这种生活就叫‘蛰居’?差不多吧。”当记者问他生活来源如何解决时,KEN一脸的无所谓,“没钱了就向父母要呗,他们就我这一个儿子,不会不给的。”KEN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并没有想过今后如何打算。

  【专家观点】

  蛰居源于社交恐惧

  对于这样怪异的生活方式,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周晓指出,这类人的价值观念实际上已经发生转变,在他们的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是否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是可以通过“闭门不出”,来解脱心理上对于社交的恐惧感受。

  “颓废、孤僻、拒绝沟通……没工作意欲,依靠家人的接济而生活,更严重者,断绝与外界联系。这样的自我封闭,不利于社会进步。”周晓认为,不管何种方式“闭门不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交往能力不足。

  周晓分析说,工作难找、生存压力大是这类人群出现的主要原因,面对压力,一部分人被激发出了生存能力潜能,但也不可避免让一部分人出现不适应,因“边界感”模糊而出现烦恼,甚至哀伤、痛苦,这些感受又驱使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感,潜意识地回避压力、逃避复杂的社交,除了亲情沟通、积极介入之外,社会也应该向这类人群提供应有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