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卢舒倩
深圳薪酬增长全国第四
■“太和顾问”发布2006年全国薪酬调查报告■深圳薪酬增长率7.9%,仅次于京沪穗,预计今明两年整体薪酬还将上涨
本报记者卢舒倩报道昨天,拥有国内最大薪酬调研数据库的专业咨询公司太和顾问发布了2006年全国薪酬调查报告。2006年,深圳薪酬增长率为7.9%,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全国第四。预计2007年和2008年,深圳整体薪酬水平还将分别上涨8.2%和8.3%。
就行业来看,金融业的证券和基金行业薪酬变化不大,保险业、银行业人员薪酬则有所增加,从而提升了整个金融业的薪酬水平。房地产行业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今年的整体薪酬增势稍缓。而高科技行业由于整体不如前几年那么景气,薪酬水平被金融和房地产行业超越。从各行业的各个岗位来看,销售永远是热点,销售经理和银行业的业务经理也是各个岗位中薪酬最高的,其现金收入总额都达到了33万元人民币以上。
证券基金业:
薪酬未随股市涨
牛市格局让证券、基金行业全面转好,通过市场前三季度经营情况观察,不少券商、基金公司对市场表示出乐观情绪,经营业绩也开始转好。就券商而言,投资银行总监、资产管理总监、固定收益总监仍然是证券业的热点岗位,其现金收入总额的中位值分别达46.9万元、41.8万元和47.1万元。同样的岗位,不同券商的薪酬差别很大,仅以投资银行总监为例,现金收入总额高分位的80万元较现金收入总额低分位的27万元之间的差距可达3倍之多。各基金公司的基金规模和收益连创新高。行业利好消息不断,但行业人员薪酬似乎并没有随行业利好而有所上涨。
从2006年度证券行业的薪酬分析来看,证券行业的薪酬水平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特别是经理级以下的员工,仍然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太和分析认为,薪酬变化相对于券商经营业绩的增长是具有滞后性的,大市虽然转好,券商、基金公司经营业绩的整体体现仍然需要有一定时间,只有在证明业绩向好的情况下,整体的薪酬才能增加。在此基础上,太和预测证券、基金行业2007年的薪酬可能会有超过10%的增长。
保险业:
高层岗位薪酬走高
保险行业显然并不受股市的影响,由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各种合资保险公司的成立,使得保险业的竞争在2006年十分残酷,高层人员成了各家保险公司挖角的重点,使得薪酬一路飙升,很多保险公司集团总部高管的收入可达上百万元。这些高层岗位薪酬的走高,拉高了保险行业整体的薪酬上涨水平,也拉大了高层人员与底层人员的薪酬差距。
华南地区薪酬
涨幅达8.5%
根据太和顾问的调查,2006年,整个华南地区的薪酬增长幅度达到8.5%,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消费品业薪酬增长最快,涨幅近30%;而大学毕业生薪酬状况下降趋势明显,最高降幅达37%。
数据显示,今年华南地区消费品行业的总体薪酬增幅最大,特别是企业高层人员,其薪酬增长达26.9%。房地产业居次,总体薪酬较去年平均涨幅为7.7%,其中有75%的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年度绩效工资的支付范围在5000元至30万元间。高管层薪酬差异巨大,部分高管年度绩效工资直逼百万。
牛气冲天的股市并没有给证券从业人员的薪酬带来增长,与前几年持平。专业人士认为,薪酬变化相对于券商经营业绩增长具有滞后性,经营业绩的整体体现仍需一段时间,只有在证明整体业绩向好的情况下,薪酬才可能增加。据预测,证券、基金行业2007年的薪酬可能会有超过10%的增长。
高科技业各层级人员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2006年度,华南高科技的高层管理人员无论在基本现金还是总薪酬上都有明显增幅,而受人才供求关系影响,大学毕业生和只有一两年相关经验且从事可替代性较强工作的人员,其薪酬走势却“跌跌不休”,最高降幅达37%。
综合来看,华南区2006年各行业的薪酬还是获得了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更多体现在高层职位上,低端职位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反而出现了薪酬下降现象。
太和顾问认为,明年华南经济仍会保持健康发展,但由于人力资源供需结构化不平衡得不到解决,高低职位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房地产业:
加薪幅度会进一步减缓
在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下,华南房地产行业2006年度总体薪酬情况相对2005年平均涨幅7.7%,较2005年对2004年的涨幅稍有下降。在房地产企业中,财务、销售和技术仍然是三大热点,其中财务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和技术副总经理现金收入总额的市场中位值达到了64.5万元、76.9万元和50.3万元,反映了房地产企业在宏观调控下,非常看重如何能够稳健运用资金以防范风险,同时看重最能给公司带来直接利益的销售环节以及决定了楼盘质量的技术环节。
财务、销售和技术这三个环节是目前房地产企业所认为的关键所在,而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薪酬相对于财务和销售部门来说就少多了。在华南地区的房地产企业里,就薪酬结构而言,实行绩效工资,增加变动收入的比例是一大特点。有75%的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年度绩效工资的支付范围在5000元~30万元,高管层薪酬差异非常大,部分高管年度绩效工资直逼百万元,市场高低端水平之间的差距达3~4倍之多。补贴设置随企业不同出现较大差异。对于一般员工,补贴约占其总薪酬的8.3%,年度补贴的支付范围在2000元~4万元。
明年,出于宏观调控影响的深化以及房地产市场在一级城市的热度下降,向二三级城市转移,预计房地产行业的加薪幅度会进一步减缓,但企业财务总监、融资经理等岗位的薪酬相对于其他岗位可能有更大涨幅。
高科技业:
高低端人员收入“冰火两重天”
2006年度,华南高科技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无论在基本现金还是总薪酬上都增幅明显,而在低端人员层面,初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和那些只有一两年相关经验从事可替代性较强工作的人,薪酬走势则“跌跌不休”。
仅以高科技制造行业举例,相对于2005年,低等级员工的薪酬是有所下降的,而高级管理层的员工薪酬则上升很多。例如,一个5等级的普通员工,2005年其现金收入可达4.6万元,而2006年就只能拿到3.4万元,下降了26%。而一个20等级的高层管理人员,其2005年的现金收入为47.3万元,2006年则涨到53.5万元,涨幅达13%。与低等级员工的收入变化对比,显示出“冰火两重天”。究其原因,源于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持续增多,较低层级的员工供大于求,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低层级收入持续走低的状况。而企业真正需要的高层管理者和核心人才却供不应求,加之近两年猎头市场的火热,高级人才的薪酬被持续炒高,从而造成了高端人才和低层员工市场供给的结构化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