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春晚零点报时之前主持人为何语无伦次?

时间:2007/2/18|

阅读量:142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来源:新浪

  本文的眼:

  原本春晚零点报时前后就是一个“事故多发时段”,遗憾的是这一次也没能幸免;

  顺便说一句,如果您认为这费这么大的力气写这篇文字目,的就

在于挑捡别人的毛病,那么算我没写好了……

  现在是大年初一凌晨4:27。绝大多数的人恐怕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但我敢肯定至少有六个人此时此刻难以入眠,他(她)们就是春晚的六位主持人——朱军、李咏、周涛、董卿、张泽群和刘芳菲。

  在零点报时前短短的不到3分钟时间里,六位春晚主持人共同经历了一场“噩梦”——意外的口误一个接一个从天而降,令人猝不及防。

  是人总会犯错误,尤其春晚零点报时之前的时间无法准确预计,主持词不可能提前按时间完成并按人头分配,因此经常需要有主持人现场根据所剩余的时间即兴发挥;坦白讲,对于从头到尾几乎都是照本宣科的春晚主持人而言,即使非常短暂的即兴主持无疑也将充满着巨大的“险情隐患”。

  零点之前最后一个节目完毕,六位主持人同时登场,现结合现场音画的回放以及个人经验的判断,对此次“事故”做一番纯技术性的分析——

  张泽群的对联是一连串错误的开始

  六人站定之后,刘芳菲最先开口提醒大家别忘了给父母送上祝福、张泽群呼吁大家赶紧参加“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刘重复宣布通过短信、选票投票的办法(由于过于紧张其气息已经呈现明显的不稳)、张重复宣布通过网络和电话投票的办法以及奖品名称,随后,其开始进入对联环节——

  “亲爱的观众朋友,刚才我们的四位主持人已经给大家送上了新春的春联,那么我和芳菲也要给大家送上一副刚刚撰写的对联:

  “我们的上联是——和睦、和美、和顺、和谐,户户和谐迎新春;我们的下联是——兴业、兴家,人人高兴迎新春;我们的横批是——和兴中华! ”

  很明显张没有背准对联,其送上的几乎是天底下最不讲究的一副对子——不仅上联有4个“和”、下联只有2个“兴”、上联还重复使用了两遍“和谐”;而且上、下联又同时落在“迎新春”。

  不过在当时那种热烈的气氛下,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这样的错误,在张说出横批之后现场还响起了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但可以肯定的是,台上的六位主持人都足以意识到错误已经出现。张在说上联“和谐迎新春”的时候,语气和表情都已有了不自然;且在其说下联刚说出“兴业”的时候,画外音里曾出现过短暂而清晰的一个男声——“错”。

  正常情况下,当时可能说出这个“错”字的只有台上手持话筒的朱军或李咏,经反复重听,个人判断那个声音90%应该是李咏发出来的。

  表面上看,张的对联只是其一个人的过失,但其实这样的错误的突然出现对台上的每一位主持人都无异于是一种莫大的心理影响,紧张的情绪一秒钟就足以传染开来,为接下来出现的一连串恶性循环式的错误埋下极大的隐患……

  朱军为什么突然打断李咏的话?

  也许是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在张硬着头皮念完对联之后,接着发言的李咏看似有意识地放慢了语速,表达的方式也不是主持春晚的播报式而变成了主持类似非常6+1的聊天式(加入了诸如“啊”、“呢”)——

  李咏说:“我们即将送走丙戌迎来丁亥了啊,在新的一年里呢,我们六位主持人呢也要祝现场的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尤其是今年啊生下宝宝的妈妈同志们……”

  就在此时,在李咏面带微笑、打着手式不紧不慢聊天的时候,朱军突然用绝属刻意调高的音调压着李咏的“妈妈同志们”强行打断了李的发言——“亲爱的朋友们,零点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朱军的突然打断让李咏一时有些发懵,在朱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的时候,被噎住的李只能下意识地跟着“啊”了一声;而在朱说道“一个暂新的春天”的时候,李还试图说了一句什么(确实很难听清),造成朱军有了半秒钟的停顿,但后者还是坚持把“即将到来”说完了。

  一个疑问是:朱军为什么突然打断李咏的话?

  直观感觉,李咏的一段话应该属于即兴发言,显然当时距离0点还有一小段额外的时间,其想利用自己脱口秀的功夫来拖一下时间,“尤其是今年啊生下宝宝的妈妈同志们”这句话仔细想来扯得确实远了点,甚至有点不着边际,与春节似没有太多的关联性……

  有一种猜测是当时朱军担心李咏在闲谈中犯宣传精神的“大忌”(提及生肖话题),所以用抢话的方式强行堵住李的嘴;

  还有一种猜测是,由于李咏说话的节奏过于缓慢、即兴组织的内容又过于松散,要么是朱军自己决定、要么是导演通过耳机下达指示——抢过李咏的话头。

  经过反复回放画面,我以为更接近实际的情形应该是:导演事先与主持人有约定,在报时前整一分钟的时候主持人可以也必须进入事先设计好并掐算好时间的固定主持词;而李咏即兴发挥时没有看时钟,不知道时间的情况,眼见倒计时一分钟已到,不论是自己看着时钟还是导演下达指令,朱军当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打断李咏的话,带领着几位主持人即刻进入预定话语轨道。

  总之,这样的状况让原本已经紧张异常的台上变得更为紧张了……

  最后究竟谁忘词了?

  然而“事故”并没有因主持词已进入预定轨道而即刻告终。

  在周涛接着朱军的“一个崭新的春天即将到来”说出“我们分明已经感到春天的脚步在扣响我们每一颗心” 之后,董卿的接话又出现了明显的迟缓,足有一秒钟之后,才说出“让我们带着和美与和顺去迎接生活的希望与收获”;大概当时已较长时间没有说一句话的董卿因之前一系列的“意外”而出现了短暂的“走神”;

  之后是李咏说的“让我们带着和睦与和顺去赢得生活的从容与自信”(此时又回归到了晚会播报式的语言使用,毕竟这是事先背好的词);

  之后是张泽群说的“朋友们,一个新的春天正走向我们,我们正在拥抱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接下来是刘芳菲:“随着春天钟声的敲响,让我们把这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

  刘芳菲说到这里突然收声了!而且没有其他人第一时间接着说,台上出现了可怕的空白。直到周涛姗姗“说”迟——“……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继而在说“暨樱花开中国年……”时又和李咏的“播洒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撞车……

  很明显当时有人忘词了,那么究竟是谁忘词了?

  普遍的判断是刘芳菲,依据是她说的那句话是半句话,显然没有说完。

  但我个人推测忘词的肯定不是刘芳菲,理由是,

  1,我国许多由多名主持人主持的晚会,本身就有把一句话分配给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说的光荣传统(也就是说即使刘说了半截话也不足以证明是忘词了);
  2,刘在说完半截话后,非常自然地就将话筒从嘴边移开,没有丝毫的停顿,这表明她已说完了自己该说的内容;
  3,当刘放下话筒之后,其身边的张泽群同样自然地将目光转向另一侧人多的方向,在等待着有人接话,试想如果是刘忘词了,张第一时间应该是盯着“忘词”的刘看。

  忘词的不是刘芳菲,不是张泽群,似乎也不应该是没有任何表示的朱军和董卿(除非当时两人的大脑彻底失忆了),那么是最终开始接话的周涛?还是后来又抢着说的李咏呢?

  确实不好判断,不过如果一定要押宝的话,我赌那句应该是李咏接的——依他的脾气秉性,当时也许还沉浸在被朱军打断后的愤闷之中而出现“走神”。

  一系列的“事故”最终以报时之后最后一句六人合说仅仅8个字的主持词中再次出现有人“浑水摸鱼”而达到高潮——当时朱军引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一个崭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在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华民族——”

  随后,六人中有人高喊着“和顺和美,国泰民安!”,有人则高喊着“和谐兴旺,国泰民安”。

  难道不能避免这样的事故吗?

  这就是春晚的“黑色三分钟”。虽谈不上多么严重的错误,却也可谓是难堪的失误。诚然作为主持人,在晚会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中,因紧张、压力出现失误也属正常;但这样的失误难道真的不能有效避免吗?

  一句话非得分几个人说吗?一句话又非得六个人合说吗?最不可理解的是:那个时刻真有必要六个主持人同时在台上集体说话吗?是为“关系”?还是为“平衡”?

  “人多力量大”是一个真理;

  那么“人多嘴杂”呢?春晚的黑色三分钟印证了这同样也是一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