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贫困大学生缺钱3年没回家 捡到5万现金归还失主

时间:2007/4/1|

阅读量:1387|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来源:兰州晨报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单生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单生亮

  贫困学子拾金十几万交还失主

  西北民大学生单生亮高风亮节令人感动

  一个大饼、一包榨菜、一杯开水就是单生亮的晚饭了。“中午有老板管饭,还可以吃个牛肉面之类的,晚上就这么凑合一下,吃饱就行了。”单生亮无奈地说。回家过年,一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2月12日,本报“零度关注”以《回家过年,高校留守一族的梦》为题刊发了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单生亮的苦乐打工求学生活,见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他不畏贫困、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感动了许多人。

  3月29日,发生在单生亮身上的一件拾金不昧的事,再一次让我们深深感动。

  捡到包里装有5万现金

  3月29日晚10时许,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2003级临床专业的学生单生亮和同学傅娟准备去学校西门外的药店买药。在途经学校8号楼时,他们看到一辆越野车旁边似乎有一堆东西,借着微弱的路灯,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棕色的大包和一个黑色的小包。单生亮拉开黑色的小包一看发现里面装有好几沓现金,和傅娟简单商量后两人决定赶快上交到学校保卫处。

  西北民族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杨先生告诉记者:“当晚10点30分左右,两个学生将两个包送到值班室,说是在学校里捡到的。”杨先生了解了情况之后,打电话请示了学校领导。十几分钟之后保卫处李主任和医学院吴书记先后赶到保卫处值班室,开始清点包内的物品。捡来的包打开之后,里面装有5万多元现金、3张银行卡以及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杨先生说,保卫处经常会有学生上交捡来的东西,但一次交来5万元现金这还是第一次。

  完壁归赵失主感激不尽

  就职于兰州某装修公司的失主赵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月29日晚他去西北民族大学看望朋友时带了一些物品,从车上往楼上搬完东西后将自己的两个包遗忘在车外,后来直到从朋友家出来才想起两个包没放回车里。包里装着5万元现金及其它贵重物品,情急之下他决定去学校保卫处报警。

  赵先生来到保卫处后,几位工作人员接待了他。经过详细的询问及确认后,赵先生办理了相关手续,于凌晨1时许领回了遗失的两个包。赵先生告诉记者包内除了有5万余元现金外,还有3张银行卡等贵重物品,总价值十几万元。他说,对单生亮和傅娟同学的感激之情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在了解到单生亮同学的贫困后,赵先生表示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单生亮。

  单生亮:

  捡来的东西就应该还失主

  3月30日上午9时,记者在西北民族大学见到了单生亮,与年前相比,他显得更加清瘦。“面对突如其来的巨款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就没有一点点动心吗?”对于记者这样“尖刻”的提问,单生亮的回答简单而平淡:“失主一定很着急,捡来的东西就应该还回去,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更应该这样做。”

  “我知道你家的生活条件很不好,非常需要钱,有没有想过这一大笔钱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家人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记者问道。

  “我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事,当时只想着赶快找到失主。后来清点完包里的钱物后我的确吓坏了,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如果我当时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可能会短时间改变我及家里人的生活状况,但那样得来的‘幸福’生活将会使我一生都感到不安,我宁肯过安心的贫困生活。”单生亮诚恳地回答。

  由于贫穷,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成为高校里的“留守一族”,寒假打工、留校找工作、做实验,他们忙碌而孤单的身影令人伤感地出现在冷清的大学校园里———

  一个大饼、一包榨菜、一杯开水就是单生亮的晚饭了

  “中午有老板管饭,还可以吃个牛肉面之类的,晚上就这么凑合一下,吃饱就行了。”单生亮无奈地说。回家过年,一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1月30日,小西湖商贸城内热闹非凡,在一个很小的服装商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招揽顾客的单生亮,看到记者的到来,他匆匆打过招呼之后又开始忙了。人少的时候,在狭小的店铺里他和记者聊了起来。单生亮目前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家在甘南州临潭县城关镇下树滩村。谈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单生亮一脸的默然,这种默然让人感觉到了来自他身上的无奈和执著。

  单生亮说,他的父亲早年做生意亏了本,由于无力偿还欠下的债务,只好流浪他乡,再也没回过家。家里就剩下年纪尚小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母亲,那时单生亮只有11岁。一年后,单生亮无意中听老乡说在青海见过父亲,才小学毕业的他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做出了平生第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去打工挣钱,要找到自己的父亲。

  单生亮拿着家里仅有的50元钱踏上了去青海的路

  找到父亲后,12岁的单生亮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打工的经历,到青海后干的是用泥巴裹墙的活。“那时候我长得又瘦又小,重活做不动只能提泥巴。把和好的泥装到桶子里,再提到墙跟前,十几米远的距离我要休息几次才能提到。”

  这样的活一干就是一个夏天,回家的时候他拿到了自己挣的300元钱。“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挣到钱,300元钱拿到手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在第一次打工得到回报后单生亮满心欢喜,虽然他未能说服父亲一起回家,但是毕竟自己能够继续读书了。以后每到假期单生亮都会想方设法去找活干,给别人打小工挣钱,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和弟弟继续读书,另一方面还可以贴补家用。

  就这样边打工边上学,单生亮打拼到了高考前夕,19岁那年,单生亮以优异的成绩被合作师专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单生亮,第一个想法就是在合作上学,假期打工的机会少,无法挣够生活费。于是,他决定复读一年。2003年6月,单生亮以440分的高考成绩被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录取,开始了艰难的大学生涯。

  单生亮收摊之后,和记者一同来到他居住的地方。这是位于西关什字的一幢私人简易楼,打开一扇紧闭的大铁门,经过漆黑的楼道,记者找到了单生亮临时的“家”,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没什么家什,却收拾得很干净。此时正是吃晚饭的时间,记者进去后,单生亮急忙将他的晚餐:一个大饼、一包榨菜、一杯开水收拾起来,搓着手难为情地说,他刚帮老板把店铺的货收拾完,就赶回来了。现在这个房子是同学租的,他是来“蹭”着住的,考虑到离打工的地方近,也不用付钱,这个假期住宿就不用愁了,午饭是老板管的,晚上凑合吃饱就行了……(记者 李雪萍 实习生 薛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