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5/25|
阅读量:1313|
来源:朱运德
| ||
近日,省委书记张德江到深圳团听取代表讨论党代会报告时,寄望深圳在整合社会力量,维护广大职工尤其是外来劳务工权益方面继续为全省探索出新的经验。 “取证难、耗时久、成本高、程序繁琐……这些让劳务工维权道路走得很难。”昨日,本报推出劳务工维权调查后,开通热线受到市民热捧。昨日一天,近百人通 近日,省委书记张德江到深圳团听取代表讨论党代会报告时,寄望深圳在整合社会力量,维护广大职工,尤其是外来劳务工权益方面,继续为全省探索出新的经验。 作为新兴移民城市,深圳有众多外来劳务工。近年来,深圳重视为劳务工维权提供服务和指导,工会、劳动部门等都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但劳务工维权难的呼声还是时常能听到。 为此,本报昨日推出劳务工维权之难和工会维权局限调查,并开通热线,希望听取各方有建设性的意见。消息见报后,引起广泛反响。 昨日,近百人联系本报,其中不少是有过维权经历的劳务工,在他们看来,劳务工维权有劳动仲裁、到法院打官司、信访、司法调解、向媒体投诉等途径。而上述途径在为劳务工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环节上却存在取证难、耗时久、成本高、程序繁琐等问题,阻碍了劳务工的维权之路。 而作为一些已经存在、为劳务工维权提供补充力量的民间维权人士,则表示受到的支持不够。知名维权人士周立太律师回顾自己11年为劳务工维权之路,称劳务工维权面临维权时基本生活条件无法满足、相关法律滞后于现实维权需要、维权成本高三大瓶颈,建议采取政府或民间机构给劳务工提供必要生活条件、降低劳务工劳动仲裁费用、引导管理和支持民间维权为劳务工维权等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