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海南香蕉大量滞销调查:价格暴跌祸起谣言短信

时间:2007/6/3|

阅读量:1628|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央视《经济半小时》
海南香蕉大量滞销调查:价格暴跌祸起谣言短信
已经成熟的香蕉在烈日的暴晒下正逐渐腐烂。

海南香蕉大量滞销调查:价格暴跌祸起谣言短信
海南澄迈大量已经成熟的香蕉滞销。

海南香蕉大量滞销调查:价格暴跌祸起谣言短信
  从湖南来到海南寻找致富梦的张大姐,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香蕉种植上,蕉价暴跌后,陷入困境

  眼下正是海南香蕉大量上市的时候。但是,从今年四五月开始,海南的蕉农们却一直处于叹息和焦虑之中。市场上,从玉米到猪肉、鸡蛋,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在上涨,可偏偏蕉农种出来的香蕉价格在暴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海南澄迈大量香蕉滞销 蕉农走投无路

  澄迈县是海南省香蕉的主要产地之一,在记者前往澄迈县桥头镇扶西村的路上,正在慢慢枯萎的香蕉树和被丢弃在路边已经成熟的香蕉随处可见。在蕉农张大姐的带领下,记者在路边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大量已经腐烂变质的香蕉。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腐烂,快腐烂了,里面都腐烂了嘛,过了有四天了,现在已经腐烂了。”

  在张大姐的香蕉地里,记者看到树上的香蕉在烈日的暴晒下正逐渐腐烂。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还没到这个时候就(应该)卖掉了,这个已经熟的,早就该卖了。”

  记者:“现在也不摘了。”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现在卖不掉了。”

  记者:“那它烂在树上怎么办?”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烂在树上没有办法,只有让它烂在地里面。”

  除了腐烂在树上的香蕉,记者发现,扶西村里还有很多香蕉树,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了。一位蕉农告诉记者,他的10亩香蕉地已经十几天没有施肥、浇水了。

  蕉农:“现在的情况就卖不出去,心里都很着急,就是没有老板,没有老板到这地里收香蕉。今年两三毛,现在两三毛。两三毛没人要,两毛都没人要了,一毛五都没人要了,一毛都没有人要了。”

  众所周知,海南的香蕉无论从质量还是外观,都是国内香蕉业中一流的。往年每到香蕉成熟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运销商前来运货,销路不愁,价钱更为可观。

  记者:“那去年这个时候,你们卖香蕉,香蕉大概的收购价格是多少钱呢?”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可能一块多吧,一块四五毛吧。”

  从去年每斤1元五角钱的收购价到现在每斤一角钱,价格暴跌10倍却依然无人问津,香蕉是一种较为娇贵的热带水果,而在海南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成熟的香蕉放不过3天就要腐烂。这就便意味着,蕉农们一年的辛勤耕耘将化为乌有。现在,张大姐的丈夫每天天不见亮就出门到处寻找收购商。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每天我们都去找那个代售老板,没有人要。他们说现在香蕉跌价,不要了。”

  记者:“以前你们需要自己去找吗?”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以前不需要去找,香蕉涨价的时候,老板有的都过来问你们有没有香蕉卖。”

  张大姐一家是从湖南来到海南寻找致富梦的,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香蕉种植上,甚至还卖了老家的房子,负担着十八万的贷款。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扶西村,与张大姐情况相同的蕉农,比比皆是。

  记者:“投了多少钱呢?”

  村民:“也是十五六万。这些钱都是借过来的,我们自己也都是下岗工人,在家里也没有办法,才过来的嘛。”

  村民:“我们都是借钱过来做这个的,家里有老有小的,一点点钱都过来给我们投资,现在搞得这个样子,连饭都吃不上了。”

  记者:“投了多少钱啊?”

  村民:“大概十七八万。”

  蕉农们告诉记者,如果香蕉再卖不出去,他们就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了。

  蕉农:“现在一分钱都收不到了,我们也没办法。”

  记者:“那怎么办呢,还不上?”

  海南香蕉农户 张大姐:“那我也没办法了。”

  海南蕉价暴跌祸起短信谣言

  今年海南香蕉价格暴跌,逼得蕉农们走投无路。但记者采访时看到今年收获的海南香蕉个头都不小,和往年没什么区别,记者亲口尝了尝,味道也很好,没发现有什么异味。究竟为什么今年的海南香蕉却卖的比大白菜还便宜呢?事情还要从一条四处流传的手机短信说起。

  今年4月底,一条关于香蕉的短信开始在全国传播开来。短信中的“SARS“指的就是“非典”,此短信流传开后,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许多人开始对香蕉敬畏三分。

  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 蒙绪儒:“这条短信在海南收到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主要在北京,在上海一些大城市收到的比较多。”

  由于短信主要散播在一些内地大城市,对于主攻内地市场的海南香蕉来说无疑是当头一击。

  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 蒙绪儒:“海南的香蕉85%的商品销到内地的市场,在本地销售,就是本地的香蕉不是很多,大概是10%到15%这样,大量的是在内地。”

  恶意短信中,除了指名点姓的指出海南香蕉外,蒙绪儒告诉记者,短信泛滥的时候正是4月底,也正是海南香蕉大获丰收的时节。

  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 蒙绪儒:“这样赶到这个时候,从1月份到5月份这段期间呢,是内地香蕉基本上没有上市,让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等能种香蕉的地方,这个时候上市的香蕉很少,或者是基本上没有,所以这条短信对海南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短信对海南香蕉的影响,很快便从香蕉的收购价格上体现了出来,海南经济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海南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 蒙绪儒:“按照我们运销出岛的,每天出岛的大概一万吨左右,现在大概一万吨左右,那每吨的损失大概也就是200万到300万,这段时期的影响,全省直接的损失应该有5000万以上。”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告诉记者,香蕉中含类似SARS病毒的说法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非常荒唐,纯属谣言。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事情,因为SARS就是,SARS就是SARS,他是人类的一个病毒,那么香蕉它本身就是一个植物,植物的病跟人体的病它是,跟动物的病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者:“植物病跟动物病不一样。”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对,对,对,就像我们人的感冒不可能也传染到让香蕉也感冒也是一样的。”

  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海南香蕉收获的季节,香蕉收获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4月末入侵的短信风波给海南香蕉产业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然而让人更没想到的是,自去年10月末开始,步入丰收季节的海南香蕉,已经是第五次被谣言缠身。

  2006年10月18日,一则“香蕉被加工化学剂催熟”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在报道中,作者把香蕉生产过程中正常的生理催熟环节人为地演绎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化学加工过程。

  2007年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推出广州香蕉感染“蕉癌”的重头报道,把香蕉生产中一种叫“巴拿马”的病害比喻成蕉癌。

  2007年3月20日,广州日报曝光了12种常吃的“毒”水果,香蕉也赫然列入其中。

  2007年3月31日,一则“香蕉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的报道更是违背事实。

  面对突袭而来的一系列冲击,海南香蕉的出岛数量遭遇滑铁卢。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我看到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个数据,3月20号我们出岛的香蕉是8900多吨,到3月30号出岛只有3000吨,减少了5000多吨。”

无端谣言使海南香蕉产业链陷入困境
  今年4月底,一条关于香蕉的短信开始在全国传播开来。短信中的“SARS“指的就是“非典”。


 

无端谣言使海南香蕉产业链陷入困境
2007年3月20日,广州日报曝光了12种常吃的“毒”水果,香蕉也赫然列入其中


 

无端谣言使海南香蕉产业链陷入困境
蕉价暴跌,正值收购季节,香蕉代收点异常冷清


 

无端谣言使海南香蕉产业链陷入困境
  澄迈县农业局局长 王锡瑞:“这几天发生的事,就是说搞这个香蕉运销的跟种植香蕉的蕉农,口头上说的要收购香蕉,但是因为香蕉的价格继续下跌,导致运销的就没有钱赚,就不敢拿这个香蕉走了,就造成种香蕉的蕉农,这个香蕉卖不出去,砍下来就丢在地上,烂在蕉园里面,所以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


 

  短短半年的时间,海南香蕉三番五次遭受谣言的攻击,给海南的香蕉产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好端端的香蕉卖不动,海南香蕉协会估计,海南香蕉产业高峰时,一天损失差不多都在2000万元以上。巨大的损失大部分会转嫁到蕉农头上。

  2006年海南省香蕉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产量108万吨,据估计,如果每公斤香蕉降价2元,那么海南蕉农每天的损失将高达1700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祸,海南省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香蕉保卫战”。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在针对最近这一起香蕉的谣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香蕉保卫战”中,海南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四大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出台。让海南蕉农看到了希望。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第一,组织国内外新闻媒体,组织专家进行批压;第二,拿出了290万资金组织收购和补贴给营销商,促进香蕉的销售;第三个呢,就是我们组织全国的营销商,还有冷库企业进行收购,储藏,保鲜减少、减轻市场的压力,同时我们还有几位香蕉交流订货会。”

  其实在谣言风波中,受到波及的不仅仅只有种蕉的蕉农,香蕉无人问津,让那些平日里靠赚取蕉农和外地收购商之间中间费的香蕉代收点也被迫关门歇业。

  记者:“我想问一下现在还代收香蕉吗?”

  商贩:“香蕉?香蕉老板不来了。”

  采访中一家代收点的村民告诉记者,澄迈县有名的香蕉收购一条街,以前每天从自全国各地来收购香蕉的商贩,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但现在由于没有人来收购,所以他们只好选择关门歇业。记者继续寻找,终于又找到了一间香蕉代收点还敞开着大门,然而代收点的工人告诉记者,收购香蕉的老板已经不来了,在过百平米的收购点,记者一根香蕉也没有看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门庭冷落的不止是香蕉代办点,就连培育香蕉育苗的苗圃也未能幸免。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一家专门培育香蕉育苗的苗圃里,记者看到,半天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人前来购买育苗。尽管已经到了下班的时候,公司总经理曲军远却迟迟不愿离开苗圃,眼瞅着一直出不了圃的苗一天天的老去,曲军远忧心忡忡。

  苗圃公司总经理曲军:“像去年来到我们圃,像这样的苗几乎是看不到的。就说到了时间这个苗就拉走了,就不会说把它堆在这里的,所以你看,现在有些苗因为堆的时间长了,角叶都开始黄了。”

  曲军远告诉记者,苗是不能等的,苗越大,就越难以出售。而为了抛售大苗,便只好拼命的压低价格。

  苗圃公司总经理曲军:“去年这个价格应该有八毛到一块钱株,现在的价格大概也就是市场价格,现在也就是六毛钱一株左右,这是相对比较好的种苗的公司,不好的现在有出现一块钱三株的。”

  一元钱三株的价格连最低的成本价都没有达到,苗圃公司今年整个销量还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一些已经交了订金的顾客,宁愿牺牲订金也不来进货了。

  苗圃公司总经理曲军:“就按照这种价格继续上不来的话,就是整个这一季的损失就300万。”

  记者:“就达到你们一年的利润的多少?

  苗圃公司总经理曲军:“300来万,应该讲这样我们做下去,基本上就叫做血本无归了。”

  在采访中,澄迈县农业局局长告诉记者,谣言风波不仅让香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系列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而来。

  澄迈县农业局局长 王锡瑞:“这几天发生的事,就是说搞这个香蕉运销的跟种植香蕉的蕉农,口头上说的要收购香蕉,但是因为香蕉的价格继续下跌,导致运销的就没有钱赚,就不敢拿这个香蕉走了,就造成种香蕉的蕉农,这个香蕉卖不出去,砍下来就丢在地上,烂在蕉园里面,所以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

  而一些向蕉农提供借贷服务的合作社、银行,也无奈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记者:“那自己成本保不上了,所以这一块的帐是不可能还了?”

  村民:“对,对,对。”

  谁是制造谣言的幕后真凶?

  一个个无端的谣言,把海南香蕉产业整个都推入了困境。不仅蕉农难以为继,靠香蕉吃饭的经营户、运输户、蕉苗企业今年也都生意冷淡。当地一位香蕉种植大户告诉记者,接二连三的谣言,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台风来了还能想办法,面对谣言他们自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谁是制造谣言的幕后真凶呢?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锡炎:“那样的一些谣传,我认为他应该不是孤立的,他很可能就是一个系统的这种作案。”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博士认为,发生的一系列谣言风波不是普通老百姓对科学知识缺乏了解那么简单,而一定是有人别有用心。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与张锡炎的观点一致。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我们认为不是简单的一个好奇,或者一个偶然的事情,是一个有目的的,有组织的一个阴谋。”

  更为巧合的是,张锡炎和简纯林都同时把怀疑的目光聚焦到了洋香蕉身上。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我觉得它的目标绝对不是对着海南的香蕉,应该说是对着整个中国的香蕉产业。”

  简纯林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的时候,国产香蕉与洋香蕉就在市场上有过一番大比拼,从那以后,洋香蕉的数量开始逐年减少,而国产香蕉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出口量也稳步上升。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进口(香蕉)从原来的100多万吨现在降到40万吨,就是进口40万吨,所以这个对于国外的香蕉来讲,是个沉重的打击。”

  张锡炎认为,手机短信中提到的泛青香蕉,其实就是泛指国产香蕉。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在香蕉在生长过程当中,它的温度不要低于15度,一个是采下来,催熟的温度不能高于18度,就是这样的香蕉出来是青的。”

  由于国产香蕉的产区在热带的北沿,温度普遍偏低,所以香蕉往往呈青色。而进口香蕉,主要生长在热带,温度较高,所以在市场上的表现一般以金黄色为主。

  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锡炎:“我总觉得他不仅仅是对着海南的香蕉,只不过海南香蕉目前是国产香蕉的代表,因为它的经营水平最高,然后只要能够把海南香蕉给打击了,我估计整个国产香蕉也就自然就受到打击了。”

  目前海南省农业厅等部门已经向海南省公安厅报案。

  海南公安厅新闻发言人 何邦启:“一种可能就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制造这起恐怖信息,就是影响社会的稳定,还有一种就可能有些人蓄意制造这些信息,来打压香蕉的价格,从中获利。”

  近日,农业部的领导也赶往海南,与海南省农业厅的专家学者一起商讨对策,简纯林告诉记者,一套针对性很强的解决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当中。

  海南省农业厅巡视员简纯林:“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这些散户,要很好地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来解决千家万户的生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不管它市场碰到什么问题,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的加强,我们的损失会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半小时观察:比暗箭更可怕的是没有防备

  世界是平的,平的世界有些可怕,几个短信和无端的传言,就会把某个地区的某个产业摧毁。去年海南和河南的西瓜注射红药水事件,也同样闹得沸沸扬扬。

  世界变了,我们农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却一点也没有变,依然是小农经济,依然是各家各户,依然是灾难来了以后想办法。正如海南澄迈县农业局长所说,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分散经营的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差。相关部门是否应该考虑像应对自然灾害那样,建立一套保护农户利益的危机应急机制,更快地查找源头,更快地澄清事实,树立品牌,启动消费,把谣言化于无形。

  暗箭可怕,更可怕的是对暗箭没有任何防备。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想

  摄像:白羽

  文稿编辑:刘莹(实习)

  注:本文为《经济半小时》6月2日播出节目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