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北大知名经济学教授被以很少上课为由辞退

时间:2007/6/14|

阅读量:1309|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北大知名经济学教授被以很少上课为由辞退
  现年45岁的邹恒甫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至今长期供职于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

  现年45岁的邹恒甫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至今长期供职于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被认为是留学海外中国经济学家中最优秀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西方经济学教育第一人”,曾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他曾在武汉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创办经济学研究中心,推广现代经济学。

  1999年,邹恒甫受聘担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本报讯 昨日,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邹恒甫,在博客上发文《我必须说话以捍卫中国普通大学教师的尊严、权利和自由》。这是他继发给教育部长的公开信之后,在博客上第二次发文谈及自己被开除事件

  辞退理由之一是很少到校上课

  6月10日,邹恒甫在给教育部部长的公开信中表示,他于4月6日接到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张维迎的邮件通知。通知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4月4日院长会议决定,从2007年5月1日起,邹恒甫将不再享受学院的任何待遇,并开除他在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职务,人事档案移交北京大学人事部。

  邹恒甫在公开信中称,这个辞退决定是“院长残酷对待手下教授”。

  在邹恒甫公布的张维迎的电子邮件中,提到辞退的理由之一是,邹恒甫几年内很少到校上课。对此,邹恒甫认为,他每年都给光华的学生上课,有的在家中上课张维迎并不知道,而且他还担负着编辑院里刊物的任务,这也算在课时里面。

  学院一同事称“辞得太晚了”

  昨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董老师表示,他觉得辞退邹恒甫是院里的正确决定,“如果说院里做错的话,那就是辞得太晚了”。

  董老师说,有些老师对邹恒甫一直有意见,觉得他基本全年在国外,还要拿全额的工资,对其他老师是不公平的。他说,辞退邹恒甫是院里会议共同的决定,不是张维迎一个人的事情。

  他同时表示,邹恒甫早期确实对光华管理学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不能因为以前做了贡献就不来上课了”。

  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教本科经济学的老师也表示,他两年来很少看到邹恒甫。对于邹恒甫提到的某些教授比他在系里的时间还少,该老师表示,邹恒甫并没有说出名字来,如果说出名字,可以对比一下。

  邹恒甫提到的官僚治学问题,该老师说,官僚体制他们也能感觉到,但是就邹恒甫被辞退这件事情上说,是否是官僚治学还值得商量,“总要有一个规则在”。他称,在规则没有打破之前,还是应该按照规则办事。

  校方和学院暂未有相关回应

  在光华管理学院,许多学生认为这件事情,邹恒甫不应该公开到网络上。有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邹恒甫应该遵守光华管理学院的规定,“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在网络上,很多网友对邹恒甫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反体制的英雄。

  昨天,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表示,他没有兴趣谈此事,“no comments”。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不接受采访。光华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则称,他刚刚从外地回来还不了解此事,不方便谈及。

  张维迎昨天的手机和电话都无人接听,目前暂时难以了解他对此事的态度。北大人事部规划与调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还没有接到关于邹恒甫事情的通知。

- 对话

  “我和张维迎没有个人恩怨”

  邹恒甫表示,给教育部长写信是要把官僚治校问题提到桌面上

  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身在美国的邹恒甫嗓门很大,语速极快。他说自己是湖南人,脾气火爆。他在谈话中常常哈哈哈大笑三声,会说某某经济学家连给他提鞋都不配。说到酣畅淋漓之处,他似乎是对着千百人在演讲。

  “教育部长了解我的性格”

  新京报:你为什么会想到给教育部长写这封公开信?

  邹恒甫(以下简称“邹”):我收到张维迎的信很气愤。他们院长不能这么欺负中国的教授啊。他们为什么要来撕中国知识分子的脸面呢。我就要站出来,为中国的教授说话。

  写信给周济,他是教育部部长,他了解我的性格。我如果有不当之处,他也一定会原谅我。

  新京报:看到张维迎给你的信中说的是,之所以让你离开北大,是因为你上课时间不够,还有在其他学校和机构办学担任职务?

  邹:我比光华很多流动教授在北大呆的时间多多了。我在光华的地下室第五室上完课后,就在我

五道口的家里辅导我的研究生。他没有看到我,就说明我在北大呆的不够吗?

  我在其他学校和机构办学,他们都是知道的。这是我的自由,而且我办学是免费的。我把我的才能贡献出来,有错吗?

  新京报:那当时你和北大有没有这方面的协议,比如说,每年必须达到一定的课时,以及不能够担任过多的其他学校的职务?

  邹:没有,怎么可能有这些协议。当年请我过来的时候,张维迎自己在东方时空上说过,我答应到北大的那个晚上,他都高兴得睡不着觉。

  光华有些教授四处去做讲座,我从来不做那些所谓赚大钱的讲座。我给光华的学生讲课,而且还负责光华一份杂志,这份杂志是要算两个课时的。

  “我早和张维迎坦诚交底”

  新京报:那你认为你被开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邹:这你去问维迎好了。

  新京报:有人说,你发这封信是学术圈的内斗和个人恩怨?

  邹:怎么会是个人恩怨呢?我和张维迎没有个人恩怨,我早就和他十分坦诚地交了底。这也不是内斗,我是为了中国的教授能够有更好的空间。

  新京报:你认为你的问题在中国学术界是不是个案?

  邹:被领导的教授。我的例子不是单独的一例。在中国的许多学校里,领导对教授都是非常不客气的。现在中国就是官僚治校,不是教授治校。

  说句实话,我个人好办,我在全世界都能找到饭碗。我今年四十五岁,我的年龄加工龄(18年)已六十三岁。按世界银行六十岁法则,我可以拥有所有福利和保障地在世界银行退休。

  但想想处于跟我不一样地位的全中国的大部分教授,当他们受到领导打压时,他们到哪儿去找公道啊?所以,我一定要出来发表此公开信。我就不相信中国教育界会一直让这种现象存在。

  新京报:那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哪里?

  邹: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你我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大学同行政脱轨,建立董事会制度。把官僚治校变成教授治校。

  “不要钱也希望回北大上课”

  新京报:你期待这封公开信能够有怎样的结果?

  邹:我对公开信的结果充满了信心。我想我这封信是教授治校走出的伟大一步。我将为中华民族所有的教授树一面旗帜,哈,但愿此公开信比我的

武汉大学校友易中天还厉害。我的这封公开信肯定能为中国的学术体制转变起到重要作用。

  新京报:你收到回信了吗?

  邹:哈哈,收不收到回信有什么意义吗?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官僚治校这个问题提到桌面上来,让大家看到,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新京报:你觉得你还会回北大吗?你还希望回到北大教课吗?

  邹:当然回北大上课。不要钱也上课。

  “辞退并不是张维迎一人决定”

  光华管理学院一位老师称,公开信不能单靠说还需要举证

  昨日,光华管理学院一位自称教本科经济学的老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了对“邹恒甫事件”的看法。

  新京报:你对邹恒甫发表公开信的事情怎么看?

  老师:说实在的,我这两年很少看到邹恒甫来光华上课。当然了,如果是按照他信里所说的,有的课是在家里上,我没有看到,这是另当别论的。

  取消他在院里的资格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决定,并不是张维迎一个人的决定。但是因为我没有参加这个评定,所以具体怎样决定的我也并不清楚。

  新京报:邹恒甫在公开信中说张维迎不喜欢他呆在北大?

  老师:对,他在信中说他被辞退可能是因为张维迎对他有看法。但是,在我们看来,不能单靠说的。如果他说张维迎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谁提出谁就要举证。现在仅仅靠电子邮件是看不出什么来的。如果他能拿出更详尽的资料,我们才好去判断。我们老师也想看一看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一定要有材料。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待邹恒甫所说的官僚治学?

  老师:从张鸣到邹恒甫,反映了高校体制的一些问题。但是什么是官僚治学,如果说邹恒甫认为院长经过院里的决定让他走是官僚治学。那么我们就要问,这件事情怎么才算不是官僚治学。是让所有的教授来投票吗?现在就有一个规则的问题。你进入这个体系,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不能规则还存在,你就完全无视它。

  我觉得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体制内,官僚体制确实存在。但是要怎么来改变它。邹恒甫作为体制外的人可以大声疾呼,那我们是体制内的人,我们要在体制中慢慢来改变。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