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7/30|
阅读量:1199|
来源:朱运德
| ||
2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以下简称《发展策略》)的决议。这是深圳第一次就城市理想和发展愿景进行审议并作出决议,使之法定化。那么,《发展策略》描绘的2030年的深圳将是什么样子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市规划局和有关专家。 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市规划局有关专家介绍说,《发展策略》为深圳未来25年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先锋城市”有四个内涵: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具体来说,经济繁荣、有活力,力争到2030年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水平;社会平等、和谐,逐渐缩小社会群体差距,增加住房和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和就业环境;环境自然、宜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功能定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 战略分区:城市核心区,西部滨海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滨海区。 发展时序:高速成长期→高效成熟期→精明增长期 《发展策略》提出,在高速成长期,开始经济发展模式的渐进式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平稳过渡,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高效成熟期,实现城市适度密集发展、资源集约利用与环境质量的提升,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全方位转型;在精明增长期,通过资源的高效与综合利用,基本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求。 七大发展策略 南北贯通东拓西联深港“同城化”发展 深圳市规划局有关专家介绍说,《发展策略》分别从区域、产业、空间、生态、社会、基础设施和节约型城市七个方面,提出了七大发展策略。 在区域发展策略方面,进行多层次区域合作以扩大城市对外的辐射力,促进共同发展是深圳未来应采取的选择。除了辐射内地、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多边合作外,《发展策略》提出,“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的对外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空间发展策略提出南北贯通:通过跨市和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及口岸的建设,进一步贯通与南部香港,北部广州、东莞等城市的联系,提升城市地位;东拓西联:通过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惠州、粤东北等东部地区的联系,通过跨珠江通道的建设,加强与珠江西岸乃至西南各省的社会和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深圳的经济腹地。 《发展策略》在社会发展策略中提出了探索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未来应在建立外来人员就业与信用评估制度的基础上,改革现行的人口管理制度,在个人培训、子女教育、公共租赁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为城市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 |
“2030策略是一项重大规划创新”
“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以下简称《发展策略》)以人大决议的形式法定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将为未来深圳发展策略提供法律上的保护。”昨天,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谭刚在
重大事项法定化日趋完善
谭刚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表决通过了关于《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的决议,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事关深圳未来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面前,深圳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法律手段做出明确的规定,这项制度值得今后不断完善、健全。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要求,市政府要认真做好我市各项规划与《发展策略》的衔接工作,着重发挥《发展策略》对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的指导作用,同时注意保持《发展策略》的严肃性与稳定性。当影响城市发展的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市政府对《发展策略》提出调整意见时,应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谭刚非常赞同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科学、民主决策,认为这是一大进步。
谭刚评价说,《发展策略》不同于一般规划,它是城市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往的规划多数是空间、产业的规划,《发展策略》着力点虽在空间和功能定位上,但也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住房发展、治理污染等一系列社会综合性问题,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发展策略》本身就是一项重大规划创新。
做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
《发展策略》提出,深圳要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谭刚指出,过去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多是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当引进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如华为和中兴等企业就在自主创新上带了好头。所以,提出深圳要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是一个必然选择。
做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是《发展策略》对未来深圳的第二个定位。“我对策略提出的物流的理解是大物流、现代物流的概念。深圳已拥有世界级的集装箱海港,发达的空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铁路、公路运输也非常发达。加上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布局中,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和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相交于深圳,随着这些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区域物流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将通过杭福深铁路直接辐射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谭刚分析道。
《发展策略》对深圳的第三个定位是“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谭刚认为,这是从全球的角度观察深圳,在区域的发展中,深圳不仅要靠自己,而且要依靠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寻求和香港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从国际眼光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完全有可能发展成和东京都市圈相媲美的都市圈。”
打破特区内外二元化结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突出各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科技、人才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策略》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即在十一个城市组团的基础上,通过组团的融合,逐渐演化为五个城市功能地区:城市核心区(福田、罗湖、华侨城)、西部滨海区(宝安滨海区和除华侨城以外的南山)、中部地区(公明、光明、石岩、龙华、观澜)、东部地区(盐田及除大鹏半岛以外的龙岗其它地区)、东部滨海区(大鹏半岛地区)。
很明显,这五个城市功能地区和深圳现有的城市区划并不一致。谭刚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打破行政界限的限制。长期以来,伴随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区内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形态、法律制度等方面所形成的落差不断加剧,形成特区内外二元现象。
谭刚认为,《发展策略》提出空间布局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将特区内外“捆绑”一起发展,通过功能优化,资源组合,合理配置,确定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使各地区的资源得到最优利用,实现在深圳全市范围内的整体效率最优,进而推动特区内外在空间形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以及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