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哪个阶层税负最痛苦?

时间:2007/8/4|

阅读量:131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福布斯》又发排行榜,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三。于是,各种辩解再度出现。但我们不想关注,中国究竟排在哪里。——南都周刊
 
策划:林斌
执行 谢海涛 彭晓芸 景锦
插图 李峰
实习生 许婧绵 张佩圆 唐思
专题结构
现象:
税痛
群访:面对税负 民众不解
延伸:百姓不爽的六个问题
访谈:
财政部科研所孙钢——拿工薪阶层说事是个误区
 
  我们只是想知道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他们面对税负态度如何,他们有多痛苦?哪个阶层更为痛苦?
 
税痛 
记者 谢海涛
  中国的税负现状如何?这是一个颇具罗生门色彩的话题。如果你问私企的老板或者普通的百姓,他们往往会引为切肤之痛:重或者很重;如果你要问到政府部门,他们往往会举出宏观数据:不重或者偏轻。

  最新一期的《福布斯》言论,无疑使这个话题如火上浇油:“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三”。像往常一样,中国官方出面驳斥,税务专家表示其指标体系并非国际公认,其排行榜娱乐性强于科学性;媒体则在争论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究竟有多高。

  一时纷纷纭纭。喧嚣之下,也有更多的人在思考:中国人的税负状况到底是怎样的?纳税人是幸福还是痛苦?其原因又是怎样?一场宏观的争论,在此转为更为民生的话题。

税负现状分析
  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6年中国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的比值)为18%。这个数字仅比2005年小涨0.5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低3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2个百分点。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此表示异议,他称2006年政府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达31%至32%,已对刺激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这一判断的背景是中国税收收入近十几年呈直线型增长,1999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2006年达37636亿元;近年来的增速均超过20%,远超GDP、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与周天勇一样感觉税负较重的,是作为微观个体的企业和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指出,一方面因为税基比较窄,税负主要落在一些行业和企业及个人身上。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1994年,我国工薪项目个税32.13亿元,占个税总收入的44.21%;2000年工薪阶层缴纳283亿元,占全国个税660亿元的42.86%;2004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737.05亿元,其中65%来源于工资、薪金所得,中低收入者又占了绝大多数。2005年,工薪阶层为个税总收入贡献了60%的份额,而富人的纳税份额不到10%。

  税收专家刘桓认为,在当前的分类扣缴制度下,高收入者享受着多源扣除的优势,逃税漏税现象严重;而3亿多工薪阶层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实行代扣代缴制,反而成为税负最重的人群。有网友指出,这实在有违“多得多纳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税收原则,税收本应发挥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演变为事实上的“劫贫济富”。

税收到哪里去了
  “作为纳税人,你最关心什么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日前的调查,49.4%的人选择了“政府把我们缴的税用到哪儿去了”。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在大幅度增长,但是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却没有随之增高。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阳光监督老百姓“钱袋子”的问题。

  在上海“海归”老刘看来,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近乎玩数字游戏。试问如此多的税收之下,我们的福利如何呢?老刘对此深有感慨: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囊括了国民的生老病死,在美国,税率是按照家庭来算税的,而在中国,税率从来都不考虑家庭因素,把养老问题丢给了社会和个人。在老刘看来,税收的法理逻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与高速增长的税收相呼应的却是“GDP崇拜”下公共服务的递减:教育和医疗卫生已经不是一种福利,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已成为压在纳税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与之相随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等。

  我们的税交到哪里去了?在上海一家报社工作的小吴,对每月要交1000多元的税养活“腐败分子”耿耿于怀。他认为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浪费严重,纳税人税款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2004年,国家审计署核查了2002年和2003年全国的行政经费、税收、基建、金融信贷等违规情况,共审计出违规资金2.252万亿元。近年来,我国公款吃喝一年2000亿,公车支出一年3000亿、4000亿,公费出国考察一年2000亿……

哪个阶层更痛苦
  《福布斯》的排行榜,以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率等一系列指标,把“痛感”量化,并得出在税负上“谁更痛苦”的结论。在小吴看来,数字总是冰冷的,而“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公众之所以对税收痛苦乃至愤怒,在于税收的公共服务逻辑没有得到理想回应,公共服务质量仍待提高,公共保障制度仍需健全。

  没有得到理想回报的税收,似乎已构成纳税人不能承受之痛。这痛苦似乎是普遍的,哪一个阶层最为痛苦呢?小吴认为:追问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探寻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现状。

  税收面前,谁更痛苦?是靠工薪为生的城镇低收入居民吗?随着税基的加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他们的痛苦能减少多少?是农民兄弟吗?废止《农业税条例》以后,每户农民每年可以多得五六百元的收入。他们曾经的痛苦能永远免除吗?

  是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税收的新社会阶层吗?对富人的收税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为富不税”现象更是千夫所指。相关税收监管政策早在1994年就已开始,13年来,更是下发了10多项税收征管制度和办法。他们会不会更痛苦?

  是被称为“所谓仇富心理的替罪羊”的中产阶层吗?那些年收入10万元到几十万的人群,当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逃避调控时,他们却极有可能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成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牺牲品。因为相对来说,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是最高的,其个税也是最容易征收的。在诸如不久的将来可能开征的物业税、燃油税等调控措施中,中产阶层都可能首当其冲。而2006年,年入12万以上者须自行申报个税政策出台,他们是不是更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