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公民不能被排除在信用体系设计之外

时间:2007/8/26|

阅读量:1179|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来源:新京报
 
  个人信用体系涉及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制,虽极其必要又必须慎重。作为制度博弈主体的公民,不能被排除在制度设计之外。在电信等垄断企业的公信还没有得到公众普遍认同时,这种做法颇值得考量。

    当前,“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这一理念,正日趋得到认同。之所以信用必须建立在社会这一形态之上,而不仅仅加诸于个人信用,这是因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都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我们在“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的努力,基本是由政府主导,并明确指向个人信用的。

    央视4月22日报道,央行日前已经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并已经责成各地人民银行和电信企业推进这项工作。换句话说,电话欠费记录今后将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进入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并直接影响消费贷款的申请。

    中国社会的信用缺失在政府部门、企业与个人之间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体系的健全,也必须在三者之间同时展开,信用的生成必须基于互信。

    如“电信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制度,从主要内容上看,是央行和信息产业部在单方要求个人向电信、银行守信;从设计目的上看,是为了降低电信的经营风险和银行的放贷风险;从实际效果上看,却很可能是银行与电信这两大垄断部门的“双赢”,但电信消费者个人的权利如何保障呢?很显然,电信还算不上是已经被消费者广泛认同的行业。相反,电信的诸多霸王条款,一直被公众诟病。两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情况显示,“通信运营商提供套餐、短信、手机上网等服务存在一定价格欺诈行为”,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在增长率上居所有行业之首。就在前天,北京市消协联合有关专家指出,应取消手机月租费,降低上网费。电信行业中的“月租费”,被认为是计划经济下“行政批权”的产物,迄今没有经过任何国家法律程序。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费用,在没有任何“法律规则”和“监督程序”下,“世袭”了近三十年岿然不动。一个垄断收费的标本和价格违法的热点,被拿来作为个人信用体系的突破口,这不能不让人感慨。在垄断企业的公信还没有得到公众普遍认同时,这种做法颇值得考量。

    关于这一点,有评论说,假如不问青红皂白,不能保证每次收费都公平公正,就把所有的拒绝缴费都记入个人信用记录,那就等于是把所有过错全都算在了用户头上,这对缴费者是极大的不公正。

    当然,笔者支持完善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也支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只是,个人信用体系涉及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限制,虽极其必要又必须慎重。国外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之所以健全有效,跟《公平信用信息披露法》为核心的、一系列规范个人信用的相关法律体系不无关系。而央行和信息产业部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议,来为公民个人建立个人征信记录的。本应作为制度博弈主体的公民,似乎完全被排除在制度设计之外。

    而要改变公民在目前信用体系建立中的“客体”地位,就必须坚持:只有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才能建立和规范个人信用制度,代议机关的审读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公民参与,才是确保个人信用制度有效建议的基础。(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