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9/5|
阅读量:1174|
来源:朱运德
| ||
昨日,深圳公交降价听证会举行。在约三个小时的会议中,听证代表们充分阐述了意见。到会的消费者代表普遍认为此次提交的听证方案降价幅度不够,与市民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不少消费者代表都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来作比较,认为深圳公交票价应该向他们看齐。对这种观点也有代表提出,深圳有特殊的情况,公交体制 市物价局副局长马裕滨表示,会后该局将会同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把听证代表们提出的意见认真地进行研究,有必要的地方还要进行补充调研,然后按照市里的要求尽快提出方案,报政府审批。 降价幅度应该更高 在召开听证预备会议时,消费者代表韦武就提出希望主管交通的张思平副市长能参加会议,听取意见。昨日下午,深圳公交降价听证会举行,张思平副市长果然出现在会议现场,一直听完全程。为了这次的听证会,不论是听证申请方还是听证代表都做了充足准备。此前消费者代表曾反映方案太难懂,为此听证申请方深圳市交通局于昨日补充提交了精简版听证报告,举了一些例子让方案更加通俗易懂。 消费者代表韦武将发言材料打印并装订好,消费者代表丁德生的发言配上了大量图表插图,并且还准备了PPT版,由于现场条件所限无法播放。由于每个代表发言时间限制在5分钟,因此消费者代表刘登云还专门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是相对简要的发言稿,一份则用来提交给物价部门。第一个发言的是政协代表杨一平,他也是今年两会期间提交降低公交票价提案的政协委员。他首先指出这次提交的听证方案降价幅度不够。这一观点得到了消费者代表的普遍赞成,他们指出,公交车降价市民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但这次提交听证的方案离市民的期望值还差得很远。“专家代表毛慧还在发言中指出,合理的票价是“公民应享有的权益”,因此公交票价降低不能视为一种优惠,在听证报告中用“优惠”一词来表述并不恰当。此外,消费者代表还提出了公交车应该更安全、舒适、公交线路应设置更合理等建议。 听证报告提出的三种方式六个方案到底哪个合适,多数听证代表没有明确表示赞同某种方案。不少代表认为应该综合三种方式的优缺点,提出更好的方案。对于消费者代表普遍认为的公交听证方案降价幅度不够,应该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看齐的观点,也有代表表达了不同意见。“深圳跟北京没有可比性”,媒体代表蔡志军认为,降价应该适当,而不是过度地降低。他之所以觉得深圳跟北京没有可比性,是因为北京有奥运会的因素,必须要引导大家都去乘坐公交车。毕竟深圳公交市场化的工作在全国还是走得比较早的,而且有很多创新。虽然公交是公益性事业,但如巴士集团目前已不是国有控股企业。公交行业的体制问题比较复杂。因此深圳有其特殊情况。深圳的公交应该在公益性第一的情况下要保持适度的市场化。 在听证代表发言完毕后,听证申请方深圳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惠港表述了意见。他认为公交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又要适度地体现竞争。深圳是个改革的窗口,如果市场竞争的成分没有了,那就回归到计划经济的大包大揽了。要确定公交票价的合理性,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承受能力,二是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三是政府的支持问题。关于降价,他觉得应该从理顺票价体系着手。综合听证报告中谈到的三个方式,票价结构应该是按照起步价再加上每公里的价格,“就跟出租车一样”,然后把换乘优惠或者说持卡优惠纳入进来。 参加会议的几位经营者代表观点大致相同。他们用数据指出,其所在的企业正在亏损,已经没有让利的空间。因此,这次公交降价必须是政府行为,必须由政府财政足额、及时的投入,才能保证降价的效果和质量”,几位经营者代表均指出了这一点。对此,有不少听证代表指出,政府的财政补贴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杨一平代表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公交体制,应当成为这次降价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提议借鉴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方式来监督公交企业的成本信息和财务信息,即将所有享受财政补贴的公交企业的财务报表在深圳重要报刊上全文公开登载,让全体市民来进行监督。若发现有做假账、骗取补贴的企业则要追究法律责任,并且马上退出。 政府部门代表陈方利表示,有些市民甚至向他提出目前的公交行业在某些线路上还存在暴利,在暴利的情况下还给企业财政补贴,会不会造成政府花了冤枉钱。他认为,首先,政府在财政补贴这个问题上是有考虑的,首先对公交行业有定位,对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有大致的、基本的判断。其次,如果要财政补贴真正落到市民头上,他个人倾向于采纳第二种方案,即刷深圳通打折。用这种方案能清楚明了掌握企业的收益或者损失额度,从而让财政补贴能真正落到市民头上。 “降低票价将拉开深圳公交经营和管理改革的模式,这也是一次革命。”专家代表毛慧认为,深圳公交票价高是表象问题,深层次暴露出了公交管理和经营的问题。因此这次的票价调整应该是整个深圳公交发展的良好契机。对此,一些听证代表也表示认同。新闻媒体代表王骊鸣以及消费者代表韦武均指出,目前公交企业整合正在推行,是否可以考虑公交降价缓行。“等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多等几个月”,韦武代表表示,与其急急忙忙降价幅度不大,还不如今年把企业整合好,然后明年大幅度降价,这样市民会更满意些。 消费者代表PK经营者代表 ■焦点争锋 市场化还是公益性? 市民代表丁德生: 我对这次公交票价提比较实际的建议,应参照北京模式。我认为,(公交)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应该彻底否定,这次改革争取恢复到由政府(完全)补贴。争取降价之后,不仅让低收入群体能够承担,甚至可吸引开私家车者也乘坐公交车,让所有 的人乘坐公交车不仅是感到便宜了,而且车速上去了,大家都愿意坐公交车了,所以这就是一个检验我们这次降价是不是实惠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我们要定位深圳的公交行业,深圳公交行业和北京、莫斯科、英国等很多城市都不一样,他们应该是属于准公益性质行业,对深圳市的公交行业来说,不能完全地市场化,也不宜完全公益化。相反,它有它的两面性:市场化和公益性。因此,在深圳降价公交票价方案中要探索公益性行为的监督与市场化运作走中间路线。 专家代表毛慧: 第二个方案可以彻底改善深圳公交票价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而且降价幅度可能也会大一些,这个比例可以再来确定,特别是可以解决市民意见比较大的分段计价高的问题,但是政府的补贴价可能会比较 难以计算。我说的难以测算是在现行的模式下,财政补贴究竟补多少是难以计算的,怎么落实到每个企业头上,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企业代表张秀芬: 我作为经营代表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严重亏损的,而且亏损得一年比一年严重,我们没有降价的空间,如果一定要降低票价的话,政府就必须要建立财政补贴长效机制,保证及时足额给予企业公交补贴。我认为使用“深圳通”卡降价方式便于操作、方便市民。 市民代表刘天军: 我极力建议参照北京和广州的模式实行一票制。当然,我看到方案里涉及到的很多内容,涉及到财政补贴如何核算的问题。北京和广州采取的模式使票价水平这么低也是建立在政府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的。 企业代表叶思华: 我建议第一公交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在关外实行一票制,普巴是一元钱,冷巴两元钱,如果超过20公里以外,每增加10公里加5毛钱。第二, 如果科技可以达到的话,实行走多少路付多少钱,可以上车刷卡、下车刷卡。 媒体代表蔡志军: 深圳公交车的票价跟上海一票制的1元、2元的起步价是差不多的,跟北京还差得很远,但是我觉得深圳跟北京没有可比性,因为北京有奥运会的因素,他必须要限制私家车,要引导大家都去乘坐公交车,奥运会对城市的环保有更高的要求,我觉得跟上海比,深圳需要降的实际上是三个地方,一是“深圳通”发卡的优惠,二是换乘优惠,三是分段收费,特别是28公里以上的票价应该要优惠。 还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计价里程的问题,上海的计价里程是13公里。因为深圳城市的重心在南部,往东西北,三个地方要进出的话都是很长的出行距离,是不是可以把11公里的计价改为13―14公里的计价。我觉得降价应该适当,而不是过度地降低。 政协代表杨一平: 该方案三种方式共六个备选方案,其实际降价的幅度还很不够,降价效果不明显,未能达到大多数市民的期望值。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按该方案降价后的实际测算还高。 降价幅度要大要痛快,不要羞羞答答!如省会城市的长沙武汉,物价不比深圳低,但公交票价低。长沙一票制普巴一元65公里、冷巴二元跑全市,武汉1.5元跑三镇。北京在价位上降低了50%,学生降低了60%。如果说北京向市场经济转型能降这么低,那深圳已经是市场经济就应该降得更低了。为何会难产?关键在决心。 在听证会的最后,深圳市物价局副局长马裕滨对听证代表们的观点进行了全面总结。 消费者代表意见: ●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公交票价降价幅度。 ●可考虑规定最低的起步价、最高的限价作为政府定价。 ●应该调整基价,并采取“递远递减”政策,重点解决分段票价中的不合理问题。 ●部分代表赞成采用深圳通打折优惠的方式。 ●在关外也应开设一票制的线路。 ●降低公交票价不能降低公交的服务水平。 ●油价、人工上升,企业目前已无降价空间。 ●降低公交票价须以政府财政补贴为前提。 ●政府应明确规定公交企业合理的回报率。 ●把目前“深圳通”打95折的折扣损失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赞成推广“深圳通”,加强对特价票的管理。 ●明码标价,关外线路折扣高一点,关内低一点,惠及外来务工人群。 深圳市公交降价听证方案(简) 方案一 降低基准票价10% 普巴:0.9元/1.35元/1.8元(一票制)、0.153元/人公里(分段线路); 冷巴:1.8元/2.25元/2.7元(一票制)、0.225元/人公里(分段线路) 普巴:0.85元/1.275元/1.7元(一票制)、0.145元/人公里(分段线路); 冷巴:1.7元/2.125元/2.55元(一票制)、0.213元/人公里(分段线路) 备注:地铁优惠、换乘优惠及财政补贴总额等详见本报8月24日深圳A2叠27版。 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惠港民心桥上表示 深圳通方案操作性强 本报讯(记者任笑一)深圳关外两大公交集团将于本月19日正式挂牌。昨日上午,深圳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惠港在参加民心桥节目时表示,挂牌后深圳公交行业将形成三足鼎立的状况,公交区域专营实施后深圳将通过半年到1年的时间狠抓服务质量。对昨天进行的公交降价听证,他力挺深圳通降价方案,认为该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昨日上午,深圳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惠港参加民心桥节目,并与市民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公交优先,交通局运输处调研员朱各英和义务参评员吴立民参加。市民关注的公交优先重点集中在即将实行的公交区域专营上。陈惠港表示,公交区域专营已经初步取得成绩,目前已经完成了两家公交集团的股比,本月19日举行挂牌仪式,届时深圳38家公交企业正式被整合成为三家公交集团,如此集约化管理可以提高公交服务的水平。 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己很反对公交发展市场化的思路,完全市场竞争会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赞同搞区域专营。市民李小姐则询问搞公交区域专营是否能使公交票价降低。对此,陈惠港认为,公交票价和公交区域专营没有直接的关系。深圳在成立三大公交集团之后,将通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狠抓服务质量。而公交票价方面则要看市场情况,“我个人观点是(公交)既不能完全搞市场经济,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上。”他表示,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有许多大的项目需要投入,票价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比较合适,市民还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至于公交区域专营和公交票价的确存在间接的关系,实行区域专营后集约化管理运营成本下降,而政府的扶持更有目标。当然也不能完全按照北京模式,但票价适度下调是可以实行的。 他表示,利用深圳通的平台实行降低票价的方案可以使政府补贴更加直接。政府补贴可以直接补到市民身上,因此认为该种模式利于执行。 此外,有市民提到BRT的工程问题,陈惠港表示,由于BRT涉及面广,事关重大,因此BRT最终的实施方案要确保线路合理,目前仍需要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