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民调显示七成青年受访者认为中国富豪品质差

时间:2007/9/12|

阅读量:1235|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来源:中国青年报


  延伸阅读:广州女富豪飙车连撞3车后撞树车毁人亡(图)

  血案曝光心惊胆战 内地富豪不惜重金保安全

  全球50大富豪排行榜公布 盖茨第二李嘉诚第十八

  广东东莞富豪在KTV包房内被乱刀捅死  >>>时尚新生活



  中国富豪难成青年人榜样


  ◆66.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富人的整体品质“很差”或者“较差”


  ◆李嘉诚成为最受尊敬的富豪,其次是比尔·盖茨


  ◆中国富人身上最缺失的三种品质是:社会责任感、合法致富和有爱心


  7月9日,一度跃上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河南花园集团董事长谢国胜因涉嫌合同欺诈被郑州警方刑事拘留。
 
 
  8月9日,S★ST鑫安(000719)发布公告证实了这条消息。这是今年河南省籍富豪中继李义超、孙树华之后又一位“出事”的富豪。有人笑言,“富豪榜”成了“通缉榜”、“出事榜”。


  面对富豪一个接一个落马,一些人认为这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富豪的尊敬,还有人表示已经不再大惊小怪。一位被采访者说:“对于这些事情我并不震惊,因为我对中国大陆富豪的印象本来就不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人眼中的中国富豪”的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担忧。


  中国富豪群体难为青年人榜样


  在3990名参与者中,有66.75%的人认为,中国富人的整体品质是“很差”或者“较差”,认为中国富人整体品质“好”或者“较好”的,只占3.95%。那么,这是对中国大陆富豪们的误解还是真实写照?


  “中国富翁的社会形象不高,整体的正面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社会荣誉度不高,反映了中国大陆的富翁素质不高,他们的社会价值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组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


  不过,对中国大陆富人的评价不高,并不代表年轻人持有盲目的“仇富”心理。调查中,记者发现,被访者对富人本身并没有敌意,而是对富人的发家方式,以及成为富豪后的一些所作所为反感。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原小瑛说:“国内很多富豪的发家过程中,是通过行贿等不光彩手段聚敛的财富。也有人白手起家,但成为有钱人后,便开始追求名车豪宅,耀武扬威,有些人甚至仗着自己有钱,置别人的生命于不顾,比如宝马撞人事件等,这当然让人讨厌了。”

 同时,喻国明认为,富豪致富手段也是能否获得人们尊敬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的符号,尤其是国际富豪,他们是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财富的手段比较合法、正常,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中国大陆富豪获得第一桶金,不少都是通过违规的、灰色的方式,钻制度的空子,因此很难获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同。”他说。


  中国富豪丢失了什么


  一位调查参与者在调查中留言:“不用看他是富是穷,只要具备了值得尊重的品质,就值得尊重。”


  那么具备什么品质的富人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社会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尊敬呢?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社会责任感(87.79%)、有爱心(77.11%)、合法致富(73.99%)是参与者们认为可以赢得他们尊敬的富人所具备的最重要的三大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者们认为中国富人身上最缺失的三种品质也恰恰是这三项,他们的投票比例分别是社会责任感(81.06%)、合法致富(68.01%)和有爱心(67.16%)。


  山东烟台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褚家伟认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富豪应该做到“富且仁”,“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赚钱,同时要有爱心,生活要有品位,不拿钱来炫耀。金钱在他手里对社会发生了很大积极作用,并且也为别人做出了榜样。”


  褚家伟认为,中国富豪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安晓则认为,“中国大陆的富豪慈善事业做得太少,得到的太多,不舍得付出。”


  是什么让中国富人丧失了最值得大众尊敬的品质?


  原小瑛则认为:“中国人从前是穷日子过惯了,企业家暴富之后心态调整不过来,开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中国的大型企业除了乡镇企业之外,都不是像西方社会的富人们那样通过原始积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第一桶金发展起来的,很多都是借国有资产转化,成为亿万富翁。”夏学銮说,“他们体会不到创业的艰辛,成功起来很容易。这些富豪都认为是自己运气好,没有学会感恩,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员工,社会责任感很差,有的还有迷信思想,认为是上天保佑。很多富豪歧视、蔑视员工和社会大众。”


  夏学銮认为:“现在的一些富翁在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居高临下,认为自己是救世主,比如资助了贫困学生后,感觉没有受到学生的感恩,一些富翁就停止捐助,使得爱心捐助变了味。这是给中国人丢人,丢中国企业家的人。”他认为,“这个主要责任不在大学生身上,而在于这些企业家和富翁的素质太差”。


  喻国明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富豪吝于捐助的原因,他说:“现在中国企业做得还不够大,中国真正的企业家和富豪还非常少。即使在西方,在原始积累时期,资产家也很少,也不像现在量如此之壮大,因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不能摆脱生存竞争,尤其是生存环境本身还不稳定,自己又不够壮大时,企业还无力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回报社会不是单纯的慈善


  褚家伟认为,要改变中国富豪的整体形象,富豪在做人方面首先得是一个好人,“财富要来得正当合法,财富的使用要对社会有利。”


  “富豪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还是应该从缺失的那几个方面着手,更多地回报社会,树立企业家的责任心,而不是只为谋取自己的私利。”夏学銮说。


  喻国明认为,中国企业家们没有远虑,是因为有近忧。他认为,重视企业的品牌和社会形象对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西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视企业社会形象的塑造。喻国明介绍,西方一些知名企业经常会参加一些捐赠活动,或者建立慈善基金。他们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战略研究机构或者企业形象设计部门,他们的一些行为看起来与企业的直接利益无关,“其实总体来说,是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这个逻辑没有变,只是更加长远、更有战略性了。”


  喻国明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企业来看,投身社会公益不是单纯的慈善行为,企业家不要图一时的风光,而是要有事业长远开拓的眼光,要有长远的战略意识,而不是只从今天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全面、均衡地建设,包括形象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和贡献。将企业能尽的责任以更加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与大众实现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