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10/8|
阅读量:1148|
来源:朱运德
|
2007年10月08日 深圳特区报 |
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深圳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9月30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等7个配套实施文件。作为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1+7”文件的制定出台,初步搭建起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深圳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绘就了蓝图。(下转A2) 市委常委会议强调,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上尽快实现突破、探索新鲜经验。 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从志愿性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今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将聘用经过国家考试、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文件还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位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流动机制、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在全市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1+7”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在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对于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则必须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对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离、政事分开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7”文件提出,要按照“多种渠道、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即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批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造转化为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选择一批现有的民间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同时,要优化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办法,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民间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工作,既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发挥义工的协助、参与作用。为此,“1+7”文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局面。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使每一名社工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义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义务服务理念,将义工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提升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7”文件提出,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市与区、社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要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按照“1+7”文件的要求,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将在全面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确保质量。 |
作者:记者叶晓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