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

时间:2007/10/16|

阅读量:1244|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7年10月15日 11: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关“黄金周”的利弊讨论,近年来多得已经让人失去了新鲜感。不过,最近一则来自国家旅游局的“新闻吹风”,显示这种讨论已经进入政府决策层面。据悉,相关部门可能将黄金周的部分假期分摊到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上,新方案目前已到最后论证阶段,有望上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但有关新休假制度的具体方案未见公布。

  这次“新闻吹风”引起了众人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联合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在3183名受访者中,73.6%的人认为,需要有新的、更为合理的休假方式代替实行了九年之久的“黄金周”。同时,更多的人也期望,作为利益相关者,公众应该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休假方案的修订进程中去,而不只是被动地等待有关结果。

  和以往一样,这个“十一”长假之后是各种统计数据和各种抱怨的混合。全国假日办照例公布黄金周“含金量”:今年“十一”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比2006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6%;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8%。而出行的人则照例抱怨他们遇到的种种不公和到处都是人头的景色,庞大的人流使得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负荷现象,住宿难(贵)、吃饭难(贵)、交通难(贵)更是完全无法避免的“老三难”。一位受访者说,“行走穿人缝、观景找人空,镜头里却全是陌生人的笑容。你想享受——门儿都没有。”

  更有人把黄金周之弊总结为三条:第一,时间上过于集中必然导致接待、服务能力的短缺与下降,在统计数字上,和那些鲜亮的指标一样,投诉和不满也是大量攀升;第二,公共设施超负荷的运转不仅使之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公众,而且很可能造成不可恢复性损坏,特别是一些宝贵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第三,黄金周的动机有“过于功利”的嫌疑,当初它首先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一种崭新手段,这在上个世纪末还说得过去,但到今天依然如此好像有点太不与时俱进了。

  不过,对于是否应该把长假“化整为零”均摊到几个传统节日中去,人们也有较大分歧甚至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赞成“化整为零”的人占59.2%,但和以前的休假方式相比,又有62.4%的人表示更喜欢现在的“黄金周”。一位受访者说,“毕竟七天长假,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不出行也有很多事情可做。这对平时繁重的工作确实是一次难得的调整、平衡。”

  进一步询问发现,人们希望在一年总假期天数不变的情况下,最好长短假参差错开,不过于集中也不过于分散。58.2%的人希望既有相对集中可供远行的长假,也有一些短假;希望集中休长假的占28.3%;希望都分散成短假的占13.5%。具体到一年有几个长假比较好,38.1%的人选择了“4个”,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2个”,有四分之一的人选;剩下的人们依次希望“3个”或者“1个”。

  调查发现,人们对黄金周的留恋并非认同黄金周这种制度好,而是与目前带薪休假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障有关。73.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没有国家强制休假,他们的假期就不能得到保证;80.0%的受访者则称,我国假期总天数不少,但人们“不敢休”或者“休不了”的情况太多。正因如此,78.5%的人认为在带薪休假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还是“黄金周”比较靠谱。

  由于国家旅游局未能公布正在论证的新休假方案,之前也未就调整意向进行过公开论证和讨论,这引起许多人的不满。有受访者说,尽管这一改动事关众多上班族的切身利益,上班族却只能是远远围观,或者对着新闻发表一些毫不起作用的议论和想法,谁让你不在“有关部门”也不是“有关专家”呢。

  有评论指出:既然这是一件绝对的公共事务,就应该尽可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至于说这“并非一项简单工作,必须经过慎重研究后才能决定”,不能成为对公众保密的理由,恰恰相反,越是复杂的工作越需要多方面听取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才是“慎重”的最好体现。

  本次调查显示,97.0%的人认为新休假方案在出台执行之前应公布于众,有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