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10/19|
阅读量:1303|
来源:朱运德
江南都市报10月19日
老黄穿过人群,拿来数个装有毒蛇的袋子,置放于中间。老黄说,袋子里装有十多种最毒的蛇,如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竹叶青、金环蛇……
“五步蛇咬人后,虽然没有传说中的人走五步就会倒地毙命那么厉害,但若不及时抢救,其毒液在人体内蔓延数小时后,可导致死亡……”老黄说。艺高人胆大,说完,老黄也不戴
接下来的表演更是险象环生。老黄抓住蛇尾时,悬空的眼镜蛇瞬间将头抬起转身向后,咧着嘴欲咬老黄的手。“哎呀!”人群中有人惊呼。老黄眼疾手快,使劲抓住蛇尾猛地一抖,蛇欲再咬时,老黄将蛇往手臂间一甩,然后夹紧,再慢慢地抽动,松动其骨,使蛇无力,接着夹紧蛇头。就这样,那条蛮横的毒蛇被老黄轻而易举地制服了。
围观者中有行家。行家告诉记者,眼镜蛇一旦咬到人,若3小时之内没救治,数小时后人将死亡。
老黄在讲解完抓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后,将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等数种毒蛇放到地上。“练抓蛇的本领就是要多
一位山东人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抓蛇高手,但两试身手,均未能将那条硕大的眼镜蛇抓进蛇袋,另一胆大者刚提起蛇尾,毒蛇便迅速将头转过来,差点被咬中。
记者心惊胆战抓蛇
“杜记者,你试试。”老黄指着地上一条正在爬行的五步蛇,笑呵呵地说。“不敢……”记者摆手。“没事,人在蛇后,用手先提蛇尾……”老黄向记者提示抓蛇要领。众目睽睽之下,堂堂五尺男儿不敢抓蛇,岂不丢人现眼?记者鼓起勇气,豁出去了。
追到那条足有两尺多长的毒蛇后,记者出手,逮住蛇尾,将蛇提起有1米多高时,不老实的毒蛇哪肯罢休,它拼命抗争,蛇身慢慢向上蜷曲,蛇头欲向上。“万一遭蛇咬,性命难保!”此时,恐惧感袭上记者心头,哪还敢去揪蛇头,赶紧松手,将蛇扔出数米远。随即,记者站在一旁,大汗不止。
临近黄昏,老黄将放出去的毒蛇一一从地上抓起,放进蛇袋,手到蛇擒,动作干练,众人目瞪口呆。此次闻讯前来本欲与老黄打擂比试抓蛇本领的外地人观看后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喂蛇也是一门学问
众人散去后,院落里一片寂静。老黄饶有兴趣地教记者喂蛇。老黄将蛇放进装有湿土的箱子里,将从市场上买来的癞蛤蟆、鸡蛋、鸭蛋拿来。
通过数十年对蛇的
记者往蛇笼里丢进一只癞蛤蟆,一条眼镜蛇蹿起,将完整的癞蛤蟆活吞下去,其状惨不忍睹。老黄还说,蛇的食量很小,因为消化较慢,一般一星期才给蛇喂一次食,所以饲养成本较低。
这位干瘦的蛇王是如何练就一手抓蛇绝技的呢?他作为江西蛇王期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记者对此充满了好奇。
蛇王六次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
刚接触蛇也很害怕
据老黄介绍,他与蛇结缘始于1985年。那时他偶然从报上得知暨南大学著名的蛇类研究
老黄所在的家乡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是各种蛇类生存的好场所。那时,附近村子里有位姓袁的小伙子喜欢捕蛇,能识别数种蛇,老黄便拜小袁为师,刚开始时,老黄对蛇充满了畏惧感,跟着师傅出去实践了几次,老黄的胆子慢慢变大了。
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进一步,老黄背着在家乡抓的数条蛇,坐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他要当面向劳伯勋请教。在暨南
回到家的老黄对蛇更感兴趣了,他有空就研究蛇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刚开始时,老婆对此很不理解,经常埋怨说:“吃错了药啊,天天捣鼓这玩意干啥,咬到了人咋办?”每次老黄将毒蛇抓在手上研究时,老婆都躲得远远的。后来,在老黄的
六次被蛇咬险丧命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此话不假,但问题往往出在胆大上,与毒蛇共舞的日子长了,再毒的蛇他也不怕了。以往黄新洪抓毒蛇都戴厚厚的皮手套,有时他嫌麻烦,不戴手套也敢将手伸进装满毒蛇的蛇袋里抓蛇,但难免失手,他曾6次不慎被毒蛇咬伤,差点送命。
老黄第一次被毒蛇咬伤是在1989年9月的一天。当时有人抓到一条眼镜蛇卖给他。老黄一边拿着眼镜蛇,一边和旁人聊天。恼怒的蛇趁其不注意,狠狠咬住了老黄的左手掌且越咬越紧,毒液缓缓地注入老黄的身体,其手心手背立马肿得老高,“像火烧一样疼”。
老黄此时用上了平时所学到的蛇伤自救法。他先把蛇的嘴巴掰开,将蛇装进袋子后,用刀片将伤口划了个“十”字,用水冲洗,一边拼命挤压,将毒液排出,一边用嘴将毒液吸出。但土办法并不完全管用,此时有的毒液已渗入身体,老黄命悬一线。也许是他命大,此时,一辆吉普车正停在村前公路上,老黄家人说明情况恳请
1997年春季的一天,死神又一次缠上了黄新洪。当时,他正在宜春市郊一个叫张家山的村子对蛇进行研究。就在他将手伸进装有10多条毒蛇的铁笼子时,一条银环蛇一口咬住他的手。老黄说,与眼镜蛇咬人不一样的是,被银环蛇咬后不痛不肿,但会让人在无痛苦中慢慢地死去。这种蛇毒性很大,直接伤害人的
随后的日子里,老黄又先后4次被蛇咬伤,但幸运的是均死里
想出版蛇类学专著
老黄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眼下,他除了每天对毒蛇进行研究之外,夜深人静时便整理20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东西,包括蛇的种类、习性,以及抓蛇绝技、蛇伤救治办法、蛇的用途等。待时机成熟时,他会把这本蛇类学专著出版,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