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房贷新政冲击深圳楼市 炒家忍痛放盘

时间:2007/10/21|

阅读量:1131|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时间:2007年10月21日 08:32:15 来源:中国经营报 
 

  据深圳世联地产研究报告显示,9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量跌至2000套以内,相对于年中月均近6000套的成交量,急剧下挫近2/3。

  编者按

  从数年前某些开发商竞相以“零首付”贷款优惠极力招徕购房者,到今天第二套房贷款首付提高到四成甚至五成后,投资客依然执迷不悔,国内楼市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

场”的转变轨迹清晰可见。

  但是房贷新政能否“药到病除”,各界依然众说纷纭。随着后续的调控政策,如强征住房交易个税、试点开征物业税等接连推出,泡沫隐现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没有可能回归理性,走得更稳健一些呢?

  楼市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职业炒家们肯定最操心。深圳人郭和才与香港人李欣云就是其中的两位。

  郭在深圳有近10套房子,全部靠银行贷款购入。“最近非常难受,虽然房子升值不少,但只是一堆数字,几个月来放盘一直找不到人接手。”郭表示。听说政府正研究放宽加息幅度,房贷利息也许还会有大规模的上调,他真是如坐针毡。

  而从9月份到整个黄金周,李欣云都过得有些患得患失。如今,她终于决定要折价卖掉自己持有的深圳中心区5套房子,账面上大约少赚20万元。“我想越快越好,”已从香港“转战”内地一段时间的她说,“上个月深圳楼市调整加速,打折放盘的人越来越多,骨牌效应可能会加大。”

房贷新政效力几何?

  据深圳世联地产研究报告显示,9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量跌至2000套以内,相对于年中月均近6000套的成交量,急剧下挫近2/3。

  “与七八月份相比,深圳楼价跌幅明显增大,特别是一些豪宅投资客开始砍价出货。”世联地产经纪事业部总经理黄梓武称。有统计数据甚

至表明,9月份深圳豪宅楼价平均跌幅达15%。

  根据中原深港研究中心的市场监测,黄金周期间深圳推售的8个新盘,绝大部分销售率都在3成以下,最差的仅1成,市场明显遇冷。整个黄金周全市一手房成交量不足百套,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7年1~8月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对成交量下降原因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受访者中同意是“央行加息及提高首付比例”和“炒房团撤资”的各占约1/4,更多人士则表示“很复杂,不好说”。

  尽管已决定暂避风头,李欣云却认为,银行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新政策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早在六七月份时深圳就有一些银行在做提高首付的试点,如今不过是作为全国统一政策铺开而已,就算有影响也顶多是在心理层面。”她说。她甚至觉得,新政策落实后对市场反而是利好,购房者有了清晰的预期,自会有应对策略。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商业银行不会随便放弃房贷这块肥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将大大抵消磨平此政策的效果。有熟悉香港楼市历史者举例说,1993年前后,炒风炽热的香港楼价暴涨,各家商业银行应政府提议控制房贷,楼市应声回落,但不久后市道恢复上涨,银行不得不重新放开房贷,并引来另一波更快的上涨。

投机气氛过浓是“元凶”

  世联地产分析师杨璐表示,今年1至9月深圳豪宅交易量累计增幅为去年的1到1.5倍,成交均价每平方米达3万至3.5万元,比年初上涨了60%~80%。这些数据都表明市场投资气氛急剧放大。

  中原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对未来一段时间深圳楼市走势感到担心。他觉得

目前本地楼市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者支撑起来的,今后楼价最多有可能比高峰时下跌3成。

  因此张伟相信,银行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新政策,针对性很强,击中了楼市过热的要害。他分析说,深圳约9成购房者选择银行按揭贷款,且二次置业比例远远超过首次置业,因此市场对房贷新政相当敏感,过去历次调控未取得预期作用,原因就在于金融系统的支持与配合不够,在强大的资金流支持下,市场经历小幅调整后总能够很快恢复。

  “我想这不会是短期政策,它体现了政府调整市场的决心,会极大地影响购房者对房价走向的预期,”他判断说,“观望心理会加剧,导致交易量进一步走低。”

  让不怕房贷新政的李欣云决定抛盘的根本原因,是她觉得今年深圳楼市投机气氛过浓,在国家重点打压之下,调整是迟早的事。

  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香港楼市的疯狂与惨淡,李欣云强调现在深圳楼市的风险比当年香港更大,因为香港是弹丸之地,当年他们来来去去只能炒香港的房子,房价总会有持续上涨的支持,但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人员流动极大,周边区域房地产空间又较大,在高涨的楼价和政府、银行的强力压制下,资金很容易向外转移。

  而房产财务危机越来越严重的郭和才,对深圳楼市的长远“钱”景却仍然看好。他觉得,深圳的高房价得益于深港一体化逐步加强,随着深港都市圈的形成,到深圳置业的香港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商用物业投资获利空间很大。

  “只要这次能顺利脱手,资金周转过来,我绝不会离开楼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