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北京地铁月票作废:公共交通重归公益的结果

时间:2007/11/1|

阅读量:1154|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7年11月01日 南方周末

  一个计划经济福利模式的终结,一个公共交通重归公益的结果,一个月票使用人群的经典记忆。

  从今天起,北京——这个中国拥有地铁30年的城市,宣布20多万张地铁月票作废。这也终结了中国地铁月票的历史。当你看着那个小纸板,一种味道会不经意流露出来:在为生计匆忙奔波的时光里,那上面的底板和照片变黄了,不断叠贴其上的票根变厚了。而北京的公共交通,也随着人们的步伐加快了

  本报记者 赵蕾 实习生 方可成

  相中人依旧,日子如海流

  往IC卡里充60元,当月可乘140次地铁的时代终结了。2007年11月1日起,北京——这个中国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宣布20多万张地铁月票作废。这也是中国最后的地铁月票。

  事实上,昨天的月票已经不是“票”了,而是一张做工精细的IC卡。对那些拥有月票的北京市民来说,一年前纸质月票换IC卡时,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次“告别”。“那天傍晚,我把那张纸板递进公主坟地铁站换票窗口,女售票员接过去把上面的一寸免冠照一揭,连整个页面都撕了下来。”一位叫刘玉广的月票使用者说,“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没把那张纸板“挽救”下来,刘玉广至今仍懊悔。他一直觉得,这张在“换卡”半年前通过关系办来的月票,可能是北京市地铁公司发放的最后一张。一次,他不小心将月票抖落在座位上,被一位搞收藏的老者拾起,愿出高价买走,刘玉广没卖。

  这是一张掌心大的方形纸板。贴着月票持有人的照片和购买的当月纸票,蓝色印章半个圆盖在照片上,半个圆留在纸票上——两个半圆需构成完整的圆,否则月票无效。看着它,一种味道会不经意留出来:在你为生计匆忙奔波的时光里,底板和照片变黄了,不断叠贴其上的票根变厚了,“相中人依旧,日子如海流”……

  和很多人一样,刘玉广人怀念的还有使用纸质月票的“特殊感”——走过检票口从兜里拿出来往检票员面前一扬,并非IC卡“嘀”一声所能比拟。

  月票背后的黑市和关系网

  刘洋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享受这种感觉。每次进校门敬少先队礼时,他都不忘把兜里的地铁月票拿出来向老师和同学们“显摆显摆”。

  1994年,刘洋的妈妈成为全家第一个有地铁月票的人。此前,这个勤俭持家的女人每天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单位——尽管他家离地铁站很近。地铁的费用远高于公交车, 这种快捷的交通方式对市民家庭来说,“是极度的奢侈和浪费。”

  一个偶然机会,刘洋的小姑通过地铁公司的朋友帮他妈妈办了张月票。

  “她像手捧着宝物,连声向小姑的朋友道谢。”刘洋还记得母亲第一次拿到月票时的情形。刘洋对此很不以为然:“有什么啊,不就是一张破纸上贴了张您的照片吗?等我长大了,给您弄它十张八张回来。”

  正是从1994年4月起,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对发售月票采取限制措施。他们不再增加新用户,全北京月票数量被冻结在20万张。

  “限售月票主要出于安全考虑。”地铁公司副总经理战明辉称,“如果不对其加以控制,大批的客流就会涌进站台,很容易发生危险。”

  但另有知情人称,限售的真正原因是月票价过低,不少关系单位购买地铁月票,加之财政补助没跟上,造成地铁公司运行成本增加。

  无论何种原因,对于普通北京市民来说,有首都户口就能办到月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地铁月票变得奇货可居,黑市交易随之兴起。一张地铁月票底子能卖到500元左右,最抢手时甚至超过1800元——1978年开始发行的 北京地铁月票,本是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交通费用的补助,摇身一变成为连中高收入人群也竞相追逐的“特殊商品”。

  由于当时的月票底板没有防伪技术,极易伪造,假月票也开始猖獗。有资料显示:仅四惠站,一年就查出了4000多张假月票。

  此时,月票也成了“关系”的代名词。比如刘洋家,凭着地铁公司里的硬关系,又拿下了两张月票,全家实现“人手一票”。这在当时,“比有银行原始股的家庭还厉害,倍儿有范(北京话,很有派头的意思)。”一位北京市民回忆到。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交通组成员、原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段里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不是有人托他办过地铁月票,他还不知道这个纸片是如此炙手可热——当时,它要由地铁公司“一把手”亲自发放。

  它当然是有重要的——在北京,这个“巨无霸”和地面交通“首堵”的城市里,只要有这么张小薄纸板,每月只须花18元钱,你就可无限次坐地铁,到达沿线的任一地方。省钱,还省下了高峰期排队买票的时间。薄纸板上照片和图章对应着的专属和特别许可的色彩,让刘洋们觉得自己被涂上“特权阶层”的标记。这似乎是普通的工薪之家能享受到的唯一“特权”。  

  但在两年后,北京开始调整地铁票价,普票从0.5元调至2元,月票从18元调至40元。此后的4年中,北京地铁票价节节攀高。2000年,公交地铁联合月票最终调整为80元。

  这一下,刘洋家每月的地铁月票支出从54元蹿到240元,翻了4倍多。勤俭的妈妈决定自己和丈夫改坐公交车,家里只留一张月票,给刘洋用。

  这段经历成了刘洋月票使用史上最心酸、也是最温暖的片段。

  一个资深“月票人”的经济账

  当2003年刘洋有了第一份工作时,在单位里,他依然是很多人羡慕的地铁月票族。那年,北京将取消月票的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

  2003年北京市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李素丽等14位代表提交了《关于取消月票,推行IC卡的建议案》。次年,北京市发布了全国首个交通发展纲要,把发展公共交通提到战略高度。8月,北京市发改委和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运输管理局等多方研究后,向市政府上报了月票改革的几种方案。

  “上海等城市取消月票,对北京的冲击很大。”段里仁说。北京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拥有公交、地铁月票的人达100多万人,“这些人收入本来就不高,所以北京市政府在处理月票问题上比较慎重。”

  取消月票,受冲击最大的是使用公交月票的人群。据统计,北京市月均发行各类月票147.74万张,其中绝大部分是公交月票。

  使用公交月票长达20年的黄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88年7月,他花了5元钱买到平生第一张公交月票。那个月,他天天拿着它在这个大都市里四处乘车,北到314路(昌平西关-长陵)的长陵站,东到312路(郎家园-通县)的通县站,南到366路(木樨园-黄村)的黄村站,西到326路(苹果园地铁-圈门)的圈门站。

  30天,在200多条月票有效的线路中,黄焱搭乘过绝大多数。他还随身带着个笔记本,每次坐车都问售票员,如果不用月票该花多少钱,并将数字记录下来。一个月下来,笔记本上的数字竟然累计超过了125元,这个数字是月票价格的25倍。之后,他也没有打破这个记录。

  清华大学汽车系的王晓光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使用公交月票的。那时他在读小学,没有家人接送,自己脖子上挂着月票和钥匙,放学后满街逛。“好多孩子都是在这个年代跑遍四九城儿的。”

  但这些恰恰被列入了月票的“五宗罪”——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在月票改革方案中提出:月票造成了公交企业亏损、违背公平原则、不利于合理配置交通资源。这预示着,月票走进京城历史的日子已不遥远。

  刘洋已提前告别地铁月票。他把自己的月票过户给了心仪的女孩娟子。娟子家原本也有一张地铁月票,却被她不小心弄丢了。现在的他和14年前他妈妈一样,挤公交车上下班。

  月票走了,福利还在

  2005年底,北京市发改委受理了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的申请,召开月票改革听证会,会上27名代表一致同意用电子月票取代纸质月票。取而代之的IC卡上,有两个记忆区域,一个记录月票使用次数,一个记录卡内余额。这样的设计便于有关方面统计月票卡的刷卡频率,掌握取消月票的实质性影响,也为转为普通IC卡埋下了伏笔。

  2006年5月10日,纸质月票——包括地铁和公交月票,告别了一百多万北京市民的口袋。历史在收藏市场被延续,在报国寺,一张1960年代的月票可以卖到三位数的价格。

  今年初,公交月票首先告别北京。10月,地铁票价统一降至两元,取消地铁月票只差一步。

  “月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的福利色彩和市场发展越来越不协调,同时它还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公平。”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欧国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取消月票的确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利益,但影响不大。”根据地铁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现有的持月票者中,低保户比例不高,多数人都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上班族。对于真正的低保户,政府将以明补的方式发放交通补贴。而对上千万在北京工作外地人来说,这更是归于“平等”的一种体现——他们为北京市纳税,却因没有这里的户口,无权办理月票。

  段里仁则称:北京市政府已经将对公交系统的财政补助,列入公共事业开支。这意味着,公交已被定位为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将在此中承担更多责任。取消月票,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国外很多城市都有所谓的“月票”,以及“半月票”、“周票”等等,但它们的月票和乘坐次数挂钩的——次数越多,价格越优惠。这是一种激励和促销的手段,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相比之下,目前北京市公交IC卡只有两种类型:普通卡和学生卡。在欧国立看来,北京的公交刷卡4折、地铁2元的票价已属便宜,暂时不用采取更多的促销手段。

  而在今天,有关月票的一切对于刘洋等人来说,都已成为记忆。未来,他们期盼票价不要再涨。北京市政府承诺:为了发展“公交优先”,低票价决不会是“权宜之计”。月票走了,福利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