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女性新移民的香港生活

时间:2008/2/1|

阅读量:1135|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8年02月01日周末

  -本报记者 孙 磊

  随着香港与内地融合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内地女性来到香港,她们和“北姑”不同,她们渴望定居在此,期待有朝一日能融入东方之珠,她们被称作“新移民”。

  新移民很难找到工作

  过去几十年来,位居九龙西北,占地约9.5平方公里的“深水区”,一直是新移民来港主要的落脚地。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定义,所谓“新移民”,指的是来港居住未满7年,尚未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就业和经济问题是他们香港梦的起点,也是严峻的考验。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新移民家庭只靠一份薪水支撑,新移民中失业及非完全就业者占15%,其中月收入低于6000港币者达41%,其中又有超过6成,其收入完全仰赖在停车场、超级市场、餐馆做收银员或杂工。

  38岁的李太2003年获得港澳定居证,带着年纪分别为16和12岁的两个孩子来港。一家四口人,靠着李先生“打地盘”(建筑工)薪水过活,每个月只有5000港币不到。

  有房住就已很满足

  艰困的经济条件,不仅让深水屋舍更新的速度在全港殿后,许多专门租给新移民和弱势者、空间狭小的“笼屋”(只有一个床位,四周围上铁笼以防遭窃)和“板间屋”(隔板屋)在此群集。

  来自河南农村32岁的陈远芹,是个住在深水、来港6年多的新移民。她叔叔早年随一班国民党老兵来到香港,因自己年老多病身边又无子女,6年前将乡下的侄女申请来港定居照顾他。陈远芹既无文凭又无技术,所以一直在一家超市做勤杂工。在问到有何感受时,她对记者说:“我一个乡下女人能够来香港全托叔叔的福,只要有个地方住,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据统计,新移民中有46.8%居住公营租屋(即公屋,香港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廉租房),40%住私人租屋,6%住政府居屋,其他占7.2%。一般刚来港的新移民一家三四口挤在10多平方米的小间板房内可谓司空见惯。

  嫁到香港并不代表幸福

  但在一些内地女孩的心中,香港仍然是富庶的天堂,她们带着希望嫁到香港。

  “很多人嫁到香港,却嫁入了低收入家庭,丈夫经常失业,而她们中很多人看繁体字和英文都很困难,只能找工资最低的工作。”天水围的一位社区工作者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外来师奶,出外都尽量穿得光鲜,实际上很自闭,怕别人看不起,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姐妹。

  35岁的谈笑卿能说一口纯正广东话,看上去自信心也比其他人强。她当初在内地遇到现在的香港丈夫,油光满面,天天卡拉OK,便嫁给了他,岂知1999年到港,却只见到“一个煲,一个锅,一个水壶,两只碗,两对筷子,连米桶都没有”。为了生计,笑卿做酒楼楼面工、茶餐厅服务生、保姆,劳心劳力。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香港男子与内地女子联姻现象日益增多,但由于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两地情”并不完全,涉及两地的离婚案也不断增加。

  只有初中文化的小玉到了香港后才发现,丈夫的家境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富裕。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小玉在香港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终日闷在家里,丈夫的收入也渐渐难以维持家用,夫妻的感情愈来愈坏。无奈,小玉决定离婚。

  有社会学家指出男性港人到内地娶妻,由相识、相恋至结婚,一般经历时间较短,两方面了解不深,种下日后不和的祸根。

  挥之不去的新移民身份

  “新移民身份挥之不去,一直到我进入港大就学都还受到影响,”在香港一家国际航空公司担任主管的Lisa说。1983年和母亲一起来港的她,是“依亲”开放的首批受惠者(1983年,港英政府开放内地人赴港“依亲”,并在住满7年后可获得香港护照和永久居留权)。为让她接受香港主流教育,Lisa小学毕业后,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就咬牙把她送出深水,就读以英语授课的基督教铭贤书院。1990年毕业后,Lisa也不负父母期望,考上第一志愿香港大学。

  承继英国传统的港大,同样传承了英国上流社会的势利傲慢,以学生背景分配的住宿生活即是一例。“你住在哪个宿舍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根据你的家庭社经背景安排的。”Lisa的口气至今仍带着遗憾。

  对于普通香港人来说,一提到新移民,马上就会联想到“低收入人士、社会寄生虫”等一些负面词语。

  香港小区发展组织干事施丽珊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很多人以为新移民女性都是好吃懒做之人,来港只为享受本地的福利。但在我所接触的个案里,积极的通常是女方,主动找寻工作,找寻机会,改善生活的通常也是女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反而是另一半的港人。这与双方的教育差距有关。这种婚姻超过八成都是男方港人到内地娶妻,男性的教育程度一般在小学或以下,而女性多完成中学课程。”(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