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什邡市看守所警察在地震时进监室稳住犯人情绪

时间:2008/5/24|

阅读量:1196|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京华时报
  在地震面前,看守所的犯人如何应对?5月12日,在地震来临那一刻,什邡市看守所的狱警和武警果断地走进监室,和在押人员站在一起,使锁在监室里惊恐的在押人员恢复平静,避免了一场可能因躁动导致“冲监”的恶性事故。
  恐惧的呼喊“放我们出去”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什邡市看守所,地震发生。
  看守所里的监控录像记录着地震时,关押在某个监室里的在押人员的反应:一名死刑犯,拿着一份报纸,坐在床头翻看。突然,墙体剧烈震动。3名进入房间准备去床角拿被子的犯人,慌忙扯了一条被子就跑开了。
  震动过后,出现余震。死刑犯惊慌地拿起被子往自己身上盖。这时,旁边进来一名犯人,将四五条被子全扔给死刑犯。死刑犯把被子全部盖在自己的身上,仅露出头部观察着房顶和墙的动静,神色惊慌。
  此时,监狱内的其他在押人员也躁动起来。
  在押人员拍打着监室门,一片惊呼声:“放我们出去!放我们出去!我们不愿被砸死在里头!”
  女监里,一名在押妇女冲着狱警喊:“明天我就要释放了,放我出去吧!”她随即吓得痛哭起来。
  听到喊声,狱警进入监区,冲里面的犯人们喊:“不要慌,我们在这里!”
  站在监室外劝说没有效果,情况非常紧急。放还是不放?什邡市看守所所长刘河川说,当时,这是个大问题。“如果放,犯人们极为恐慌,容易发生‘冲监’事件,控制不了局面,会造成更大伤亡;如果不放,地震可能会造成更大死伤。”
  刘河川,需要一个当机立断的决定。
  坚定的声音“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短暂的几分钟考虑,刘河川决定打开监门。
  而此时,5月12日下午2点35分,监狱办公区内的险情也不断。监狱的厨房旁30米高的水塔,在地震中摇摇欲坠。
  刘河川立即成立地震领导小组,他任组长,副所长周康负责监区安全,武警队长向勇调派10名武警带警棍进入监区,40多名武警将监狱外围关口围起来,高度戒备。
  在外面劝说无效,刘河川决定让狱警和武警进入监室内。当时,要求“每次打开一间中门(监室门),进去的人数与在押人员至少要达到1:1,5个在押人员,至少要有5个狱警或武警”,避免在押人员失控集体冲出监室。
  地震发生10分钟后,第一个狱门被打开。狱警和武警进入,查看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然后跟犯人们说:“不要慌,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在死面前我们都是一样的。”然后,顺次打开监室的门,说服犯人。
  来到死刑犯朱某的监室,狱警将朱某固定在床上的脚镣,改成可以活动的脚镣。朱某说:“谢谢政府!”每天都听惯犯人说这句“客套话”从不接话的刘河川,这时回答他说:“这次你说对了。”
  见狱警顺次进入一个个监室,和他们站在一起,在押人员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半个小时后,监区里所有监室内的犯人情绪平静下来。这时,监狱外面围墙倒塌,30米高的水塔倒在宿舍楼上,将楼体半边砸毁。
  “如果是在半个小时后再打开仓门,犯人从感情上不会再接受。他们会认为,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抛弃了他们。”刘河川欣慰地说,那个时候他冒险做出了这个决策,“一要稳,二要控。”否则,在押人员就有“冲监”的可能。
  “违规”的决定不关监室中门
  “5·12”地震后,什邡市仍余震不断。余震发生时,如何能更快地疏散在押犯人,刘河川说,没有来得及请示上级,他又冒险做出了几个甚至是“违规”的决定。
  “监室中门不关了。”刘河川说,通过这道闸门,在押人员可以直接进入放风间,在余震发生时,在押人员可以转移进去。放风间上没有屋顶,只有钢筋做的防护栏。
  第二个决定,狱警们没有告诉在押人员,只是悄悄地在做。刘河川说,他甚至担心说出去会被批评——二道门仓门,通往看守所院内的门,在地震发生后决定不上锁,外挂。
  “当时不敢说,我们只是将外面的锁,悬挂在门柄上面,当然,里面的在押人员无法接触到,他们也不知道。”刘河川说,一旦发生地震,狱警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打开仓门,疏散在押人员。因为看守所的钥匙不是一把把,而是一串串在一起,一旦发生余震,钥匙不好找,门不好打开。
  在监管适当放松的同时,狱警加强了在监室外的监管。
  平时,没有狱警住的监区,地震后,狱警搬进去住。“用一块搭猪圈的塑料布,搭成一个狱警执行篷,狱警住进了监区。”
  在押人员通过监室的门缝,看到狱警住进监区,情绪也安定下来。
  5月22日,刘河川说,后来这两个决定向什邡市公安局和四川省公安厅汇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场的分管看守所的什邡市公安局副局长,在旁边点头表示赞同。
 意外的申请在押人员向灾区捐款

  看守所的第一个决定感动了在押人员,他们通过电视,每天关注着灾区的灾情,其中一名在押人员的一封申请,让看守所里的狱警感到非常意外。

  5月15日,在押人员丁兆中写了一份申请书,他写道:“为了全体在押人员的安全,所里打破惯例,夜里不插仓门(实际是中门),便于在押人员在地震再次来临时安全转移,所领导亲自查仓,消除在押人员的恐惧感,使大家渡过难关。”

  接着,他说明了他要申请的内容:“因条件限制,我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所以只能请所领导在我的生活费中取出一百元,捐献给灾区人民,尽我一点微薄之力。”

  看完申请,看守所所长刘河川很吃惊,很感动。他没有想到,在灾难降临时,关在看守所里的这些特殊人群,和高墙外的全国人民一样心系灾区。

  随后,在看守所内部,一名在押人员提出捐献5000元钱。

  看守所向上一级公安机关请示,可以不可以接受在押人员的捐款?上面答复,可以,但在押人员不能带出监区外。

  最后,狱警劝说要捐5000元的在押人员不要捐太多,心意到即可。最终,他捐了2000元,这是在押人员最高个人捐款;一名死刑犯也捐了10元钱。在押人员总计捐款10941元。

  随后,看守所狱警也开始捐款,总计捐献2670元。

  刘河川说,在押人员首先也是个普通人,他们和所有人有着同样的感受。“在面对生死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特殊的批准破例安排遗体告别

  震灾发生后,什邡市看守所里在押人员往家里打电话,很多打不通。后来,经过确认,有一些在押人员的家属在震灾中遇难。

  5月18日晚上6点,什邡市看守所副所长周康找到在押人员陈顺忠(因涉嫌非法买卖爆炸物品被逮捕羁押在看守所),跟他谈话。周康似乎是“莫名地”跟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要挺得住。”

  陈顺忠说:“放心吧,相信我自己能挺得住。”狱警开车带陈顺忠离开看守所,来到广汉市火葬场。

  火葬场里放着一具准备火化的遗体,那是陈顺忠的妻子陈小燕。他这才得知:妻子陈小燕在“5·12”地震中被砸身亡。

  5月18日,救援队员在废墟中挖出了陈小燕的遗体,运到广汉市火葬场。火化前,陈小燕的家属想让她丈夫陈顺忠见妻子最后一面,与妻子的遗体告别。

  陈顺忠的家属通过辩护律师,找到什邡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毛仕荣,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毛仕荣找到什邡市看守所进行协调。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震灾这个特殊时期,什邡市看守所最终同意了陈顺忠家属的申请,批准陈顺忠到火葬场与妻子遗体告别。

  在火葬场的短短十几分钟内,陈顺忠与家人见面,并看见自己14岁的女儿。女儿劝他说:“家里没事儿,放心。”跟父亲打通电话,父亲也劝他:“我们都没事,后事安排也放心。”

  回到看守所,一向爱说爱笑的陈顺忠变得很沉闷,手一直不停地在抖。由于担心陈顺忠出意外,当晚,看守所对陈顺忠重点监控。主管狱警王永明和邓万保先后去做他的思想工作。

  终于,陈顺忠说出两个担心:“一个是妻子去世后,我在看守所里,娃娃不能照顾了;另外一个是父母也没有人照顾。”

  狱警王永明劝他放心,他妻子所在企业会妥善安排后事;国家有最低生活补助,不会让他父母没法生活。

  5月22日,陈顺忠从监室出来,情绪已平静下来。他冲着狱警和刑庭庭长毛仕荣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

  坐在办公室里,刘河川谈完这段特殊的经历,非常欣慰。他感慨地说:“在生死一线,人性中,善的一面都被激活了,不分人群,不分警察和犯人,都会手拉手抗击大自然的灾难。”本报记者 田乾峰(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