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两妻共夫同住十余载 老公一个房间住一晚

时间:2008/12/2|

阅读量:114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8年12月02日现代快报

  天刚蒙蒙亮,阿英(化名)起床了,洗漱毕,踩一辆三轮车载着大包小包衣服,驶往家附近一家商场门口,这里,有一方属于她的露天摊位。与阿英一起起床出摊的还有同屋的阿君(化名),两人的摊位紧挨一块。

  不一会,在她们租住的一套两房一厅,三男两女五个小孩分别从房间出现,起床,背着书包一起去同一所学校上学。

  而当天完全亮了,一个个头不高的中年男子从两房一厅某个房间走出来,出门,赶公交,开始一天为生活的艰辛忙碌。

  他们是合租的两家人?非也,他们是一大家人,一夫两妻五个小孩。

  阿英,大老婆;阿君,小老婆;阿生(化名),一家之主,两个女人共有的老公。5个小孩分别为阿英和阿君所生。

  几乎相安无事和谐相处,这一大家人住在一起10余年了。在外各做各的事,回家各做各的饭,公平起见,老公一个房间住一晚。三个37岁的大人,演绎一出现代版的妻妾戏码。

  两女同出同进

  日日无语相对

  “算起来,我们住在一起已经10余年了,日子过得不知不觉。”前天傍晚时分,说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阿英颇有些感慨。就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一栋6层出租屋二楼一套两房一厅,即是他们的共同拥有共同经营遮风挡雨的家。

  这里是深圳南山区紧邻深南大道边的一个大型城中村,距离科技园几站路。1999年,阿英初来此地,以种菜为生,后摆摊卖服装,从此再没挪过窝。

  11月27日,星期四,极其普通的一天。对于这家人,一天,一个月,一年,乃至10年,天天都是一个样,身处同一屋檐下,纵然三个大人特别是两个女人间关系尴尬,但生活中也没发生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和那些普通的在外谋生活的家庭没有什么很大不同,该干吗干吗。

  这天早上6点,阿英准时醒来,上铺的两个儿子还在沉睡,她悄悄起来,洗脸刷牙,然后背着一个装钱的小包包出门。几乎同一时刻,另一间房里的阿君也起来了,两人一前一后保持几步距离,下楼。

  两辆三轮车已经等候在小院门口。两人各搬各的衣服物品。楼道口的空处,为阿英存放物品的地方。进院子的左手边,一方由铁皮搭盖的简易仓库,为阿英的“地盘”。每人几大包衣物搬上车,又是一前一后,跟随三轮车出发了。10分钟左右路程,在一家商场门口,三轮车停下,卸货,然后各自给三轮车夫一张10元钞票,作为这一趟的车资。她们不会蹬三轮车,请了两个蹬三轮车运货的河南人,负责每天接送。

  两人的摊位也在一块。10元钱一件衣服,不讨价还价,各做各的生意,所以,也无任何抢夺顾客的纠纷发生。

  中午,两人随便吃点外卖,炒粉什么的。直到下午5点左右,方才结束一天的生意,收摊回家,顺便在菜市场带几把菜回去。此时,5个小孩快放学回家了,身为母亲的她们要张罗晚饭。

  一天当中,两人基本没搭过一句话。不仅仅在外面,在家亦是如此。

  “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呢?”阿英认为,两人无话可说,想想一年里也没说过几句话。

  妻子老家生子

  丈夫又找了一个

  追溯这个畸形大家庭形成的起因,源自15年前。

  那时,阿英22岁,来自重庆的她在一家服装厂做质检员。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和服装厂有些业务往来的阿生。“他人很好,长得也很帅。”一来二去,两人好上了。同龄的阿生老家在陆丰乡下,家里贫困,很早便出来闯荡。

  相处一年后,两人回老家结婚。双方坦承,两人没有拿结婚证,邀请亲朋好友简单地摆了几桌酒。

  但就在阿英回阿生老家生小孩那会儿,在深圳,阿生和阿君好上了。其实,阿英认识阿君。与阿生谈恋爱那会,阿生经常带她去香蜜湖一个朋友家玩——阿君和父母,以及阿生的朋友合租一起。“我回陆丰生小孩了,老公退掉租的房子,搬到他朋友那住了。”正是那会儿,因为合租,阿君和阿生产生感情,再后来,阿君也怀上了阿生的孩子,回陆丰找到阿生家,要求住进来。阿君态度强硬,阿英也无可奈何,就这样先在陆丰乡下开始了两女共一夫的家庭生活。

  生活平淡过着。阿生在深圳,经常回老家。两个女人都在摆摊卖衣服。两人回忆,刚开始经常吵架,吵多了也就懒得吵了。吵来吵去就是那几句,没意思。

  对于第三者的介入,阿英总结是因自己过于软弱,使得对方得寸进尺鸠占鹊巢。

年夜饭同桌吃互给小孩压岁钱

        约1998年,三人开始了在深圳的同居生活。阿英两个儿子,阿君两女一儿,八口人的大家庭格局基本形成。阿英摆摊卖衣服时,阿君在卖水果。后者说,并不是她故意找茬非要和对方在一起做生意,是因为水果生意不好做,商场门口人流集中,卖衣服相对赚钱,所以她把摊子摆在对方旁边。

  每天早上,两个老婆早上出门做生意,5个小孩一起上学,阿生随后也出门,他在罗湖区开了一间服装店,三人算是同行。傍晚,她们收摊回家做饭,小孩放学回家。一家之主的阿生,通常晚上10点回家,按照家规,每个老婆房间各住一晚。房租水电费、小孩的学费、家庭的所有支出大部分由他负担。

  这套面积60多平方米的两房一厅,进门的小房是阿英和两个儿子的卧室。安放一张上下铺木床之后,转身都困难。床边一张书桌上摆有一台电脑,10岁的小儿子每天放学后,痴迷于打电脑游戏。倒是14岁的大儿子很懂事,放学回家关在房间,除了吃饭洗澡上厕所很少出来。

  厨房、洗手间、阳台、客厅公用。在另一间面积稍微大点的房间,同样是一张上下铺木床。阿君住下铺,12岁的大女儿和10岁的儿子、9岁的小女儿住上铺。放学回家,小孩们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请教。阿英的小儿子在玩电脑,阿君的儿子过来,两个小孩坐在电脑前,玩得不亦乐乎。饭菜做好,两张桌子靠墙相对而立,小孩们手伸出去,很容易夹到对方桌上的菜。不像两个大人关系紧张,他们没有那么多戒备,你家做的鱼好吃,我夹一筷子,他家做的青菜好吃,我夹几根,桌前,大人们面无表情各自吃着自己的饭。

  只有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打闹欢笑声,给屋子里带来生机。白天,死气沉沉。5个小孩的名字除了最后一个字不同,前两个字一样。他们同在一所民办学校读书,其中阿英的二儿子和阿君的儿子还同班。

  平时各做各的饭,一年中唯一一次在一个桌上吃饭,只有一次机会:除夕夜的年夜饭。两人各炒几个菜,两个桌子一拼,一大家人团聚一起。阿英和阿君象征性地封几个红包,作为给对方小孩子的压岁钱。

  “你说我该怎办?”在其家里,晚归的阿生反问记者。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敢于担当的父亲。“五个小孩,一年的学费生活费需要4万元,他们长大以后有出息,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他说,一度也曾想过离家出走,扔下一家人不管,但小孩是无辜的,有错的是大人。

  有朋友开玩笑,有两个老婆岂不是很幸福?他回答:自己想哭。每天在外吃了饭,偷偷摸摸回家。谁也不敢得罪,不敢怠慢,谁都要好生“侍候”。作为一家之主,他要竭力维护家庭的和睦平安,不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