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妙龄女遭娃娃亲对象逼婚跳海自杀

时间:2008/12/8|

阅读量:1143|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8年12月08日  中国青年报

  通讯员 楚天遥 本报记者 陈强

   妙龄女被逼跳海

  2006年4月底,因受不了父母和“娃娃亲”对象逼婚,惠安县小鳥镇西林村24岁的“惠安女”英子跳海自杀。

  据英子生前的女友介绍,英子3岁时就被订了“娃娃亲”,长大后英子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婚要求。可是考虑到巨额赔偿,加上希望女儿不要远嫁,英子的父母硬是不答应。为了退婚,英子以死相逼,曾吞下过老鼠药,所幸发现及时被救回一命。

  英子的坚决让男方看到了这门亲事的渺茫,但男方却不肯主动说退婚,而是故意和英子父母说要和英子结婚。因为按当地风俗,女方先提出退婚,男方可以获得一大笔赔偿。

  英子出外打工,想自己赚钱退婚,以获得婚姻自由。在工厂打工的日子里,英子依旧没办法过平静的日子,她那个“娃娃亲”对象经常打电话骚扰她,说她离经叛道,不守妇道。长久下来,英子的精神再也无法负荷,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她拿青春赌明天

  家住惠安县小鳥镇南西村的燕子,有羊癜风的遗传病,奶奶为她订下“娃娃亲”是为了日后有人照顾她,想不到现在为了这门婚事而烦恼。

  “他都有同居的女朋友了。我奶奶去问他到底要不要我,他说要,可还是继续跟那女的在一起。但是背地里他到处跟人家说不可能跟我结婚,退婚钱不要白不要。”燕子知道男方这么做是为了逼女方先开退婚的口。

  “我爸很生气,想说干脆给他钱算了,那种人看了就讨厌。但是我说先不要给钱,他是独子,又有了对象,看谁能耗,我不会让他的如意算盘得逞。”今年21岁的燕子赌气说,“他想拖住我,拖到我主动提退婚为止,然后拿一笔钱,那就看谁等得了,我偏不说,反正我还小,也不着急结婚。”

  等了20年被甩

  等到了25岁,男方婚前一句“你另找人吧”,南西村的小琼这才恢复了“自由身”。

福建惠安“娃娃亲”陋习挑战法律权威

 小琼的“娃娃亲”是在4岁时订下的,对象阿坤也是同村人。在小琼22岁那年,小琼的哥哥看到阿坤在街上和一女子挽手行走,举止亲密。小琼的妈妈上门询问,阿坤的母亲说没那回事,并声明要小琼这个媳妇。就这样拖着,直至今年8月,做油漆工的小琼从脚手架上摔下受伤,到了10月下旬,对方却突然托人跟小琼家人说退婚的事。

  “听说他老婆快要生了才急着结婚。明明有了女朋友,可他们家之前一直不主动提退婚,是想看我会不会等不住主动说退婚或另外找对象,那样他们就有钱拿了,谁知道他们最终等不住了。”小琼说,这一切对女方太不公平了。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楚天遥

  在小孩不懂事的时候,男女双方的父母就把孩子的婚事定下来,这种被称作“娃娃亲”的习俗在福建省惠安县的沿海部分乡镇曾一度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小时候被订了“娃娃亲”的青年男女,如今大多选择了自由恋爱。但对于女方而言,要解除“娃娃亲”婚约,获得自由恋爱的权利,却不是件易事。

  从小在惠安县小鳥镇南西村长大的阿霞,大学毕业后到厦门教书,并与同事结了婚。小两口在城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她在乡下的娘家却从此不得安宁。

  11月22日,阿霞的父亲在家里被人用石头砸得头破血流。打他的正是阿霞的“娃娃亲”对象、靠打渔为生的阿良。

  这是阿良今年第3次带人到阿霞家闹事。尚未结婚的阿良说:“她都和别人结婚生子了,还不赔我钱?”

  阿良和阿霞是同龄人,两家原是好朋友,阿良家住南东村,阿霞家在南西村。1991年,他们7岁时,阿良的父亲和阿霞的母亲按当地习俗为他们订下了“娃娃亲”。当时男方给的彩礼是100多元,另加几尺花布、一件衣服和一条围巾。

  阿霞告诉记者,她的同龄人几乎都订了“娃娃亲”,刚开始她也习以为常,直到上了中学,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才知道“娃娃亲”是非法的,当时她就向母亲提出要退婚,母亲说“等你长大了再说”。

  阿霞回忆说,上大学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阿良送她到县城车站乘车。“一路上,都是我在说话,他很少搭话。”阿霞说,“这是我们唯一一次单独接触,我感觉我们谈不到一块儿。”

  阿霞读大三那年,阿良的父亲病重垂危。阿良的大姐打电话给阿霞,让她辍学回来结婚。阿霞说,“我当然不会同意大学半途而废。我奶奶去看望阿良的父亲时对他说,如果对方等不及可以另找对象,他父亲表示退婚的话要给他们5000元。”

  2007年年底,已经工作的阿霞准备了5000元给阿良作为退婚的补偿。但阿良觉得太少,“至少要1万元以上”。

  2008年1月,阿霞在厦门低调结婚,但消息还是传到了阿良那里。大年初二,阿良带人到阿霞的娘家闹事打人,阿良因此被拘留了1天。过了几天,阿良喝了酒又上门要钱,并企图打人。11月22日傍晚,阿良再次带人上门索钱未果,用石头打伤了阿霞的父亲,但至今也没受到处罚。

  11月30日,记者打电话到阿良家,他正好在家。记者问他,为何屡屡到阿霞家闹事?他说:“他们欠钱一直不还”。

  “10多年前,你们家给了阿霞家100多元作为订金,现在怎么向对方要上万元?”

  “因为现在订婚需要这么多钱。这是我们这个地方的风俗,大家都这样,我姐姐订的‘娃娃亲’,退婚也赔了对方两万元。”阿良理直气壮地说。

  记者就此采访了镇、村干部、老人会负责人和派出所干警,他们都认为在这件事上“女方没道理”,遵循当地民俗,“退婚赔钱”天经地义。

  据南东村村委会主任庄永元介绍,按本地习俗,男女双方订下“娃娃亲”,如果男方主动提出退婚,当初给女方的礼金和物品不用退;如果女方先提出退婚,要按现在订婚礼金赔偿男方,一般为5000元到1.5万元不等。退婚后,由老人会出具合约,双方就此了断。如果双方谈不妥,则交由村委会处理。“娃娃亲引起的纠纷,每年我们都要处理10多起。我们的原则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女方给男方经济补偿。如果因此发生治安案件,就由派出所介入处理。”

  负责处理这起案件的派出所干警告诉记者,这是经济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应该通过镇、村、老人会进行民事调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否则,把闹事的人抓起来关几天,放出去后他可能还会继续闹事。”这位老家在外省的干警认为,当地风俗的力量太强大了,女方要是坚持不给钱,“当地人的口水都会把她淹死”。

  阿霞的母亲想“花钱买平安”,但阿霞和正在上大学的妹妹不肯屈服。阿霞气愤地说,“娃娃亲”害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对女方尤其不公平。许多姑娘不得不花重金去赎回婚恋自由,有的甚至因为退婚不成而跳海自杀。大家明明都知道“娃娃亲”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却不按法律办事,连当地干部也以遵循当地风俗为由要求女方赔偿,这无形中助长了男方的霸道行径。阿霞表示,在处理她的问题上,男方必须先就打人行为道歉,并赔偿相应的损失,然后才考虑给男方合理的经济补偿。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游劝荣博士认为,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这种封建落后且严重违法的恶俗令人吃惊!这说明一些地方近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仍留有“死角”。自上世纪50年代《婚姻法》施行开始,结婚登记就成为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不再承认所谓的婚约或订婚行为的效力。所谓“娃娃亲”,因其违反《婚姻法》规定,严重侵犯公民的婚姻自由权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国家法律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对于根据习俗在订婚或订亲时双方的财物给付,解除婚约时如何返还,法律和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以女方提出解除“娃娃亲”为由索取高额赔偿是不合法的,借此对女方及家人滋事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

  游博士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革除类似陋习,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