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河南女硕士远嫁浙江农民 通过QQ相识相爱(图)

时间:2009/4/18|

阅读量:1140|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马艳霞和丈夫童利祥(右三)在接受亲戚朋友的祝福 图片由马艳霞提供

    最近一个多月,河南荥阳乔楼镇陈寨村村民谈论最多的是该村的女硕士研究生马艳霞义无反顾地嫁

给了浙江省龙游县湖镇大坪村农民童利祥。对于邻居的议论,昨日,马艳霞在接受记者QQ采访时说:“做农民不好吗?那是你们对农民的认识太陈旧。找一个真心爱我的人,凭自己的本事实现人生梦想,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艳霞的父母

    指望她找个体面工作,没想到嫁个农民

    马艳霞和童利祥是3月2日举行的结婚仪式,贴在马艳霞娘家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仍然鲜艳。马艳霞的父亲马双俊高兴地给记者念对联:“爱情同劳动美丽,青春靠知识闪光”。

    在与记者交谈了一阵子后,马双俊和妻子“晴转多云”,实话实说了他们心中的不高兴:“女儿2006年读完本科,要读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们是无怨无悔地支持她,甚至借钱供读。我们期望着她毕业后能在郑州找个体面的工作,也好照顾我们。”马双俊说,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农历正月,回家过寒假的马艳霞告诉他们,她谈了一个男朋友,是浙江的,而且是个农民,仅高中毕业。现实与期望反差如此之大,马双俊与女儿连吵了数天。

    一次争吵中,马艳霞对父母说:“我和童利祥已经算过了,从郑州坐飞机到杭州,打折也就300多元,方便得很。”马双俊听了,再不阻拦:“女儿很有头脑、主张,学习方面的事没用我们管过,找朋友的事,她考虑周全了,我也不用管了吧。”

    艳霞的理想

    找一个真爱去实现梦想

    大学毕业读硕士,硕士毕业嫁给一农民,马双俊夫妇和邻居们都感到很不解:“艳霞图的啥?”

    马艳霞在QQ里叙述了他们恋爱的过程。2007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浙江春望”的网友要求加她为QQ好友,小马没多想,就同意了。“浙江春望”实话实说:他叫童利祥,是浙江省龙游县人,高中毕业后和父母一起种田。虽然学历上有差别,但二人在网上聊了很多很多,互相有了好感。

    2008年暑假,童利祥带上自己种的桃子和西瓜,来到华中农业大学。第一眼,两人感觉都很好,那天两人玩得很开心。马艳霞答应他的邀请:“明天一起去你家。”

    这次去童利祥家,马艳霞对他更有好感:“他好学、肯干,买了很多实用技术的书,摸索着学会了种桃、种橘、种西瓜,现在他已种了130亩桃子40亩柑橘,还养了2000多只土鸡。”

    “其实,不管在城市在农村,我们都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凭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最关键的是,一个真心爱我、关心我,愿意和我一起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人却不是哪里都能找得到的。”马艳霞说。

    2008年11月27日,童利祥和马艳霞,冲破世俗成见,领取了大红的结婚证书。

    艳霞的生活

    丈夫有实践我有理论,这是绝配

    马艳霞通过QQ给记者传了几张她的新家照片,新房是坐落在桃园中的一座砖砌的房子,外墙没有粉刷,一楼是办公室,二楼是卧室和一个小客厅、一个卫生间。“如果不是卧室里挂着一张婚纱照,真难以相信这就是他们的新家。”记者认为她的新家很简陋。但她很满足:“其实,我们这一室一厅并不差。”

    童利祥还讲了一件婚后的事。刚领了结婚证,童利祥就接到通知,邀请他参加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桃园管理大赛。第一关比的是理论知识,顺利通过。第二关赛的是修剪技术,原来这一环节要求两个人一组,马艳霞还没学会修剪,小童只能单挑了。一回到家,马艳霞就拖着童利祥来到桃园里,开始学习实用种植技术。

    艳霞的梦想

    种50亩石榴表示留农村的决心

    谈到今后的打算,童利祥说,马艳霞学的是水产养殖营养与免疫专业,邻村一个鱼塘很好,打算承包下来给妻子养鱼,他还打算种几百亩粮食。童家承包了300多亩山场。马艳霞在娘家宴请过亲朋好友后,就从荥阳带走了3000棵优质石榴树,打算种50多亩石榴。

    “‘榴’与‘留’同音,我是在向童家和其他人表明留在农村的决心。”马艳霞接受记者QQ采访时说,她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由衷地喜爱。现在,不管是老家荥阳,还是新家浙江,新农村建设都搞得非常好。“做农民不好吗?那是你们对农民的认识太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