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丈夫18年来背着瘫痪妻子出门(组图)

时间:2009/11/27|

阅读量:1119|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09年11月27日华龙网-重庆晚报
丈夫18年来背着瘫痪妻子出门(组图)
无论上街,还是种田,樊普明都要把妻子背在一起。

丈夫18年来背着瘫痪妻子出门(组图)
“瞧,老公带我到过朝天门。”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坐骑’!”樊普明悄悄对新婚妻子说。18年来,这句承诺让残疾的陈红感到踏实。

  18日上午,天冷飕飕的,樊普明收拾好行李,锁上房门,背起妻子就出门了。和前两年一样,每到冬天,他就要背着妻子,到8公里外的另一个家过冬。

  丈夫背上的幸福

  从家里出发,经一道田埂,过一道弯,爬一道坡,便上了水泥公路。尽管天气很冷,上到公路,52岁的樊普明早已汗流浃背。18年来,在这条路上,他背着妻子陈红不知往返了多少趟。

  这里,是长寿区云台镇应祝村一社。

  “老公,慢点。”樊普明经过单薄的田埂时,脚一滑差点掉进冬水田,背上的妻子陈红两手抱紧他颈子,叮嘱小心。樊普明眼睛盯着脚下,丝毫不敢马虎。看到老公小心翼翼的样子,趴在背上的陈红,禁不住用脸贴近他脖颈,做出亲昵的动作。

  “陈红是我们村最幸福的女人。”邻居但永芳对这一幕见惯不惊,她感慨,像樊普明这样有耐心和爱心的男人,的确不多见。

  但永芳说,她是亲眼看到樊普明背着陈红嫁进来的。18年来,樊普明无论上街,还是种田,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陈红背在一块儿。背着妻子赶场下地,多年来已成为当地一道风景。“他就像带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幺儿。”

  “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她会烦闷。”樊普明说,像妻子这样的人,就是要多出门散心,不然会憋出毛病。

  一袋黄瓜当彩礼

  樊普明不到两岁母亲就去世,靠父亲一手拉扯成人。樊普明虽是健全人,因家里贫穷,没上过学,34岁了还是光棍一条。

  那年夏天,一次赶场时,远房表嫂王召英告诉他,她在云台镇上的川东石油井队卖菜时,钻管队一个家属向她诉苦,说自己残疾的三女儿陈红已满19岁,想请她在农村介绍一个对象。于是,表嫂想到了他。

  在表嫂带领下,樊普明和陈红见了面。回来的路上,樊普明闷闷不乐。原来,陈红因小时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不能站立行走,身高只有1.3米左右,生活不能自理。

  那么,他是要还是不要呢?

  “她是我用一帆布口袋黄瓜换回来的。”樊普明把妻子背上公路,公路边,有一辆他事先扛过去的轮椅。他把妻子放上轮椅,在公路上推着缓缓前行。

  18年前,樊普明就是从这条公路把陈红背回家的。当时,表嫂带着他见了陈红,两人都没再提这事。十多天后,陈红的母亲碰到表嫂,问她与女儿见面的小伙子有没有意思。

  看到表嫂再次来家说这事,樊普明答应先处着看。几天后,表嫂带着他正式到陈红家提亲。

  按当地风俗,男方到女方提亲,应备一定的彩礼和给女方购置几件新衣服。可是,樊普明家太穷,根本拿不出彩礼。他想到陈红家没有土地,吃菜全靠买,为拿点东西“遮手”,他钻进自家菜园,摘了一帆布口袋新鲜黄瓜带上。

  第二次看到樊普明,陈红异常高兴。当她看到樊普明口袋里又嫩又鲜的黄瓜,高兴得像小孩,取出一根往衣服上一擦,张嘴就大口吃起来。“那黄瓜特别脆甜。”陈红回忆,这是她吃得最香的黄瓜。

  结婚当天他“溜”了

  相亲后,陈红的母亲和父亲没叫樊普明及时答应这门婚事,而是让他回家慎重考虑。

  想到自己的家境,想到打光棍的日子,樊普明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然后当着双方亲人的面,表示愿意娶陈红为妻。

  几天后,陈红家请来三桌亲戚,为两人办喜事。结婚那天,陈红想到这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想戴着红花喜庆一下,吩咐樊普明到街上买一朵。一点不懂的樊普明到街上转了一圈,买回的却是一朵蝴蝶形的黄花……

  “我以为他不要我了。”随后,当亲戚们都在高兴地吃喜酒时,樊普明趁人没在意,悄悄从席间溜了。大家以为他临阵退缩,后悔了这门亲事。当时,陈红伤心得哭成泪人。直到晚上,樊普明才返回,把陈红背回家。原来结婚当天,樊普明在黄葛乡打工的建筑工地结账,他领钱去了。樊普明重新出现在眼前时,陈红破涕为笑,禁不住当着亲戚的面抱着新郎不放……

  背回妻子,整个应祝村议论开了。村民担心,他家本来就穷,娶一个不会干活、只会“浪费”粮食的人回家,一家人不知何时才是出头之日。

  18年的“坐骑”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坐骑’!”樊普明悄悄对新婚妻子说。18年来,这句承诺让残疾的陈红感到踏实。

  婚后,樊普明家里缺吃少穿,陈红母亲隔三岔五就来看望,还送来吃的东西。为让丈母娘少走路,每次赶场,他就将妻子背回娘家,让母女重逢;上坡干活,他把妻子背到坡上,活干完了,再把妻子背回来……

  陈红每天看到丈夫忙里忙外,自己却帮不上忙,心里很愧疚。结婚三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樊普明从地里回到家,看到她坐在地上洗衣服,屁股和腿全打湿了。他把她抱回椅子上,握着她通红的手埋怨:“不让你干活,你怎么自己爬出去了。”陈红说:“看着你一天累死累活的我心里难受,我不是废人,我能帮你洗衣服、烧开水。”樊普明抱着妻子,淌下幸福的泪水。

  不久,陈红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得知妻子怀孕的当晚,樊普明兴奋得睡不着觉。

  孩子生下来后,一直由外公外婆带。如今,他们的儿子已上高中。

  前几年,岳父母从云台镇搬到重庆主城生活,将云台镇的房子留给樊普明和陈红。这样,他们就有了两个家,头年11月到第二年2月,到云台街上的家过冬;第二年3月至10月,就回老家生产劳动。

  “遇到老公,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陈红说,老公不但不嫌弃自己,还把她当宝贝看待。为证明老公对自己好,陈红翻出和老公在朝天门广场的合影,讲述了老公4年前到朝天门打工时,把自己带一起散心的情形。

  说起对妻子18年的付出,樊普明这个老实的汉子,居然说出一番颇有哲理的话:像妻子这样的残疾人,生活本来就很痛苦,如果没人去好好关心、爱护,那么,生活将更加痛苦……

  记者 向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