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知情人揭秘北科大女生杀同学案:两人有同性感情

时间:2010/1/7|

阅读量:1124|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1月07日 新华网
知情人揭秘北科大女生杀同学案:两人有同性感情
在同学眼中,段晓宇是个害羞的孩子

知情人揭秘北科大女生杀同学案:两人有同性感情
在同学眼中,赵秋瑞是一个像雏菊一样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女孩

  段晓宇和赵秋瑞这两名至交好友,一个是单亲家庭出身、纯洁如白雪的北京姑娘,一个是富有家庭出身、银发打唇钉的河南女孩。她们每天形影不离,而她为何选择在新年伊始的2010年1月2日凌晨将她伤害?

  赵秋瑞之死扑朔迷离,也许这是2010年雪后的的第一个“悬案”,而这个悬案并不能仅仅用“90后”的残酷青春来简单定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科发自北京  19岁的北京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赵秋瑞死了——1月2日凌晨两点,她被自己的同班同学兼密友段晓宇杀死在海淀区学院路的七天假日连锁酒店内。

  第二天,北京科技大学就机械学院2008级一女生被同学杀害事件发出通告。通告中称:“1月2日早上8点40分左右,校方接到公安局通报,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0801班女生段晓宇于早上7点12分投案自首,自称夜里在中国农业大学(东区)西门对面七天连锁酒店,将自己的同学赵秋瑞杀死。”

  然而,两人感情不错是有目共睹的。据该校机械学院的学生向本报记者透露:“两人关系很好,每天段晓宇几乎都泡在赵秋瑞的寝室内。”

  北京科技大学新闻发言人张东辉亦在1月5日向本报证实,“两人关系很好”,他并澄清,“赵秋瑞不是一些媒体说的湖北人,而是河南人。”

  “纯洁如白雪”

  “我想给这场雪起名为‘秋瑞’,秋天的瑞雪啊。原来这样,难怪哥长得那么白”

  照片中的段晓宇,理着短发、低着头微微笑着。现年19岁的她是北京市海淀区人,单亲家庭出生。在其初中同学王婧看来,“(她)人真的挺好的,偶尔容易冲动,就是个没长大的小孩。”

  2008年,段晓宇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在一些周围的同学印象中,她喜欢画画、擅长素描,“平时穿得比较中性、性格豪爽,喜欢大声说话,如果敲寝室门不开,她会开着玩笑骂几句。”

  大一时,段晓宇参加了该校绿盾环境保护与发现协会,并在社团认识了工业工程系的赵秋瑞。俩人一见如故,关系逐渐密切,她们每周都会去各个宿舍回收垃圾、塑料瓶等。

  到大二上学期,段晓宇从机械系转到了工业工程系2008届一班,调来和赵秋瑞同班。有同学猜测这是“因为她们关系好,晓宇才转系的”。

  信息学院的徐远超在2008年入学,他跟段晓宇一起上了一年半的英语课,基本上每周都会见面,“我只能说平时在教室的她,私底下我不清楚”。

  在徐远超看来,段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女生,性格比较直,说话也大大咧咧,反正满嘴京油子味。“按理说这样豪爽的女孩应该不会做那么傻的事情,但是什么人一遇到感情方面的事都会失去理智。”

  2009年11月1日,北京下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当天,段晓宇在校内网这么说:“十一月就下那么大雪,太牛逼了!我想给这场雪起名为‘秋瑞’,秋天的瑞雪啊。原来这样,难怪哥长得那么白。”这一天,段晓宇还说,“昨天那个笨蛋把手割了个大口子,今天就下雪了,她说那是冤情。”

  在案发前的12月29日,段晓宇正在听的音乐是《Pure as snow》,中文意思是“纯洁如白雪”,这是她喜欢的日本摇滚乐队Mono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还有一个副题名叫《Trails of the Winter Storm》,如果也翻译成中文,意思是“严冬暴风的痕迹”。

  像雏菊一样清新

  “赵秋瑞始终是一个像雏菊一样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女孩。高傲,像只天鹅,立于众人仰望的高度”

  河南周口,1991年出生的的赵秋瑞在这个内地二线城市度过了她17岁以前的生活。家境殷实的她在其中学同窗眼中一直是一个阳光、漂亮、聪明的女孩。

  “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两颗虎牙。”其高中母校周口市第一中学同学郑芳说,“作为十年的同学,打死我也不信(她是同性恋)。我以人格保证,我以期末成绩担保。她,绝对不是!”

  而在另一位同学眼里,赵秋瑞始终是一个像雏菊一样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女孩。“高傲,像只天鹅,立于众人仰望的高度,美貌才气并存,成绩宠爱兼有。”暑假里,该同学曾见过赵秋瑞一次,当时“她理着尖钉般的栗色短发、长背心、运动鞋。”

  大学同学方静也对赵秋瑞的印象十分深刻,“记得(大学)第一次见面,是班主任带着我们这一群大孩子们绕完了校园,在毛主席像下挨个自我介绍的时候。她并无特殊的言辞粉饰,寥寥几句,姓甚名谁,来自河南某座城市,带着脱胎自中学的腼腆与矜持——除了一点,让我记忆至今。”

  素描课上,赵秋瑞戴着防尘的方帽扎着围裙,在画板前忙活着。“大家都是非艺术类学生出身,然而她以特有的细致认真个性,画出的画作着实令大家都赞叹不已。”

  大一下学期伊始,赵秋瑞剪了一头飒爽的短发,染了狡黠的银色,在全班面前闪亮登场。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她加入了绿盾环协,卖力地支持着环保的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她在大二上学期当选为该环保社团新一届Recycle部的部长。

  愈演愈烈的“女同”悬疑

  好事者大胆猜想:“凶案现场在酒店,两个女生下雪天去酒店开房,她们干什么去了,心知肚明”

  从凌晨两点凶案发生到上午七点报警,这夜里的几个小时,谁也不知道段晓宇是怎样度过的。

  1月2日案发当天中午,北科大校方领导向工业工程系0801班同学简单通报了此事。与两名女生关系较好的多名同学,到公安局做了笔录,主要陈述当事两人的生活情况。

  1月3日凌晨,北科大校园学生媒体新传社在校内网上发布文章称,命案已出,不论是什么原因,请大家不要胡乱猜测。“让我们一起等待真相,无需恐慌。”此后,赵秋瑞和段晓宇寝室大门紧锁。附近寝室同学称,自1月2日晚起,这两个寝室的同学都未回来。

  目前,警方及北科大校方通报中均未透露事件的原因。在本文截稿前,本报曾向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办询问,该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时间成熟,自然会向大家公布。”

  虽然目前警方对段晓宇为何杀害赵秋瑞还没有明确的表述,但有人在网上留言推测,段晓宇杀人或为情所致。更有自称是知情人的好事者大胆猜想:“凶案现场在酒店,两个女生下雪天去酒店开房,她们干什么去了,心知肚明。”

  对于信息的空白,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猜测甚至揣测段晓宇的杀人动机问题。

  据徐远超向本报记者透露,“网上谣传的段跟赵秋瑞的事基本属实,她俩的确有‘女同’的倾向,或者说就是。但是段晓宇其实有男朋友,这件事赵秋瑞同学也知道,但是一直也没看她们闹翻脸,关系也还是超出一般同学的好。”

  徐远超与“段晓宇的男朋友”熟识。他透露,“(她男朋友)是北航的。1月1日当天,段晓宇和‘她男朋友’原本约定在学校西门的毛主席像前见面。碰巧在那里碰到了赵秋瑞,(段晓宇和赵秋瑞)两人发生了争吵。此后,两人就协定去开房解决问题。”

  另据一位接近本案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警方在给犯罪嫌疑人段晓宇录第一次口供时。段晓宇陈述,当天晚上,她和赵秋瑞遇到了情感难题。两个人本来想一起自杀,赵秋瑞让段晓宇用刀先杀了她,然后段晓宇再自杀。”

  事情发展的轨迹是赵秋瑞死了,而段晓宇没有像她口供说的“自杀”。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此后,段一直在现场,并发信息给一位男同学。这位男同学在事发后来到宾馆,他曾喜欢过赵秋瑞,并一个人擦干净了死者的血迹。”

  “现在案件疑点还很多,但有两点比较能确信,一是段晓宇杀了人。二是两位当事人有同性的感情。”该知情人士说。还可以确定的是,这天夜里,这位男同学在现场和段晓宇谈话直到天亮,但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她们都是好人,只不过太傻”

  “在这个各大高校都充满杀机的年代里,想在一流大学里平安完成四年学业,请认准北京科技大学”

  12月的时候,段晓宇在校内网上转发了一条留言:“如今,北大的学生治死人了,复旦的学生玩跳楼了,南大的学生‘寂寞门’了,浙大的学生‘70码’了,北航的学生军训‘走’了,武大的事多得说不过来了,哈工甲流悲剧了。在这个各大高校都充满杀机的年代里,想在一流大学里平安完成四年学业,请认准北京科技大学。”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由此引发的犯罪也不少见,而当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随着他们的逐渐成长,他们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自己体会,汲取并学会他们所需要的每一样事情。但成长环境中的任意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误导这些如白纸般的孩子。

  在当年震惊一时的“马家爵”案发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曾发表这样的观点:马家爵与某位被害者存在着同性恋的关系,杀人事件的本质是因爱生恨。尽管当时这一观点被否定了,但是对于这起案件,许多网友也大胆提出了与李银河类似的观点:段晓宇是否因爱生恨?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银河认为:“社会上对同性恋仍然有着异样的目光,同性情感压力要远大于异性,自杀率也要大于异性恋。”

  就这个案件而言,“不像马加爵杀人案,更不是出于仇视等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心理没有很好的疏导。”李银河说,“她们都还是如花的年纪,爱情是美好的,但爱情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毁灭。”

  世情像玻璃,似看得透但易碎。在2009年12月31日的博客最后留言里,段晓宇并没有看破红尘要杀人的迹象,她对新年抱着憧憬。

  1月2日夜里,北京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0801班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网上,面对着愈演愈烈的网络转载和猜测,怔怔的,最后只记得自己不断地点击鼠标,转发着一条条让逝者安息、大家平静的讯息。一些女同学还在校内网上写道:“这场雪下得很伤感,她们都是好人,只不过太傻。”

  他们都还记得2009年的秋天,也下了一场大雪,班上同学都戏称那是“秋瑞”,大家还哈哈笑了好久。(应受访者要求,王婧、徐远超、郑芳、方静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