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六旬未婚老太征婚引百余应征电话

时间:2010/3/14|

阅读量:1106|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3月14日新文化报

  “我需要温情,需要爱,用以抚慰支离破碎的心,这绝非浅薄和轻浮。”——刘也(化名)的诗集《半窗集》的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刘也64岁,没成过家,如今,她要给自己征婚。

  “哪怕是互相挠个痒。”这是应征者刘玉龙(化名)老人说的一句话,它也许道出了所有单身空巢老人的心声。

  昨天,打进本报热线应征的电话达到百余条,甚至有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

  省内外应征者众多

  70岁的应征者刘玉龙的话也许是最典型的:“爱人去世好几年了,我一个人过,就想找个老伴儿,哪怕是互相挠个痒。”

  昨天,打进本报热线电话表示愿意和刘也“相处看看”的老人达到百余名,除了本省的,还有来自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江西、河北等地的,他们绝大多数都和刘玉龙一样,对另一半的要求非常简单,“身体健康”、“心地善良”、“能互相照顾”是他们提到最多的词,极少有人对对方的经济条件提出要求。

  对于距离感,他们觉得不是问题。68岁的福建老人张强(化名)说:“嗨,都什么时候了,距离不是问题,你们小年轻的可能会考虑这个。只要合适,她到我这里来、我到她那里去都不是问题。”

  越洋电话为父征婚

  在所有应征电话中,不乏子女替丧偶的父、母应征的,心情一样急切。

  林女士就特地从美国打来电话为父亲征婚,“我现在是从美国打来电话,我从网上看到了刘大娘征婚的事,感觉她和我的父亲能合得来。我父亲现在一个人居住在广东,儿女都在国外,他比较固执,不肯和我们一起出国。”

  林女士的父亲今年80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感觉和刘大娘比较相配。“我母亲辞世后的这20多年里,他一直不愿接受其他人,所以我很想和刘大娘直接对话,希望她能主动联系我的父亲。想要为他寻觅老伴儿的事,现在还不敢告诉他。请记者帮忙,静候佳音。”

  按照林女士提供的邮箱地址,记者马上给她写了一封信,介绍刘也的大体情况和联系方式。

  《半边天》想请大娘去北京

  昨天,央视《半边天》栏目的记者何思源也打进本报热线电话,并通过本报联系到刘也。何思源表示,《半边天》很关注刘也的情感故事,近期会邀请她去北京做节目。

  刘也觉得很新鲜,表示同意。

  ■对话研究员

  单身老人需要情感的交流

  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空巢老人,他们有多么孤单,这是无疑的。他们该怎样释放自己的情感?一旦他们再组合家庭,又将面临怎样的现实问题?

  记者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沪生进行了一场对话。

  单身老人特别需要关心

  记者:通过刘也征婚的事,感觉应征者都特别孤单。

  郑沪生:一般情况下,单身老年人不愿意结识新朋友,身边的老朋友一些又离世了,他们就会特别的孤单。

  如果再加上丧偶,他们就特别渴望情感的交流。

  记者:今天给我们打电话的应征者中,要求都不高,说经济、身份、距离等等都不是问题。

  郑沪生:这更验证了咱们上面说的话,他们太需要关心和交流了。

  老人找伴儿也不能急于求成

  记者:我们也感觉到了这些老人的迫切心情,但说到底结合在一起是件大事,是不是应该注意什么?

  郑沪生:是这样。因为个体的差异已经定型,老年人很难再去磨合。

  比如距离,它其实是个问题,地域的差异形成了对气候、习俗、语言的不同习惯。比如身份,老年人也跟年轻人一样,他们存在于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话题。

  我的建议是,单身空巢老人再组合不要盲目地就是想找个伴儿,还是应该找适合自己的。

  记者:在我们接到的热线电话中,有不少是子女替父亲征婚的。

  郑沪生:作为儿女,首先应该多陪陪老人,一起吃顿饭、唠唠嗑,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另外,现在社会更开明了,许多儿女支持父、母再找一个,甚至主动代为寻觅,这是文明在进步,值得鼓励。

  “就这么一起过”太草率

  记者:在我们以前的报道里,单身空巢老人再组合,有选择登记结婚的,“就这么一起过”的比例也不少。

  郑沪生:我的建议是登记结婚。因为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很难再磨合,今天觉得这个好,就跟这个过,明天觉得那个好,再换一个,就会衍生一些社会问题。

  如果登记结婚,在分与合的选择上,他们就有了责任,更倾向于选择多一点努力维持彼此的关系,再结合的成功率也更大。

  婚前财产公证别怕“伤感情”

  记者:如果选择登记结婚,就会带来财产的问题,这尤其是他们各自的儿女担心的。

  郑沪生:做婚前财产公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伤感情,但与其发生了财产纠纷再处理,倒不如双方及双方儿女坐下来把这个钱的问题商量好,白纸黑字写下来,用法律来规避将来会面临的家庭问题,这多好。

  本报记者 聂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