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百岁老翁结婚69年包揽三餐 老伴至今不会煮饭

时间:2010/6/18|

阅读量:1137|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6月16日 华龙网
百岁老翁结婚69年包揽三餐老伴至今不会煮饭
刘绍清和妻子结婚69年依然恩爱,有摆不完的龙门阵。记者 何熠 摄

  记者 赵君辉

  “慢点,老头儿!摔了啷个办嘛?” 

  “啷个办嘛,摔了爬起来就是!我这把老骨头都百多年了,又不是豆腐渣做的,哪里楞个容易就摔散了嘛!” 

  记者见到刘绍清老人时,他夫妻俩正在江北鱼嘴双溪兴苑小区的一块空地上除杂草。听见老村长张世华喊他,老人提起手中的锄头,一个跨步就从公路排水沟一侧跨到了公路上。身边的老伴李树珍赶忙招呼他不要摔倒了。 

  在小区的休闲亭子里,我们和这对手牵手坐在一起的老人,聊起了人生,聊起了爱情。 

  “我42岁了,才第一次穿鞋” 

  刘绍清老人出生在涪陵苟家场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十三四岁时逃荒到江北鱼嘴场。从挑柴卖到挑煤卖全是苦力活,一干就是28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分田种地休养生息。刘绍清双脚的拇指比正常人的起码大一倍长一倍,而且似乎有一种从脚掌上撕裂出来的感觉,趾骨也严重畸形。“我42岁前都是打光脚板,直到解放了,我们穷人当家做主了,才穿上了鞋子。”刘绍清老人说,当年他们挑煤炭下坡时,山路很滑。为了抓住地面,脚必须横着踩,而且要把大脚指深深地往地里插,这样才不至于因路滑摔跤。如果跌倒了把煤炭打倒了是要赔钱的。因为煤炭是煤厂老板的,他们只是收很少很少的力钱。 

  记得有一次煤厂死了人,停产了几天无煤可挑。无钱买米,生活就断了顿。饿了两天后,他为了活命,只好去扯农民喂猪的干红苕叶子和着冷水咀嚼充饥。他从小喜欢唱山歌,尽管日子这样苦,山歌依然要唱,笑声依然不断。 

  “泥鳅黄鳝都要找吃的。一个人只要勤劳肯干能吃苦,哪怕是条黄鳝也饿不死嘛,人总比黄鳝要强噻!”刘绍清说。 

  “给老婆做饭,是一种弥补” 

  刘绍清说,真正改变他人生是在娶了“小老婆”以后。“我说的‘小老婆’就是我们树珍哈,因为她年龄比我小16岁,而不是现在那些‘二奶’哈。我们结婚是1941年,那年我快满33岁了,她只有17岁。我们结婚都69年了,我今年102岁,她86岁。”刘绍清一边用手抚摸着妻子李树珍的手,一边望着她的双眼说。 

  李树珍老人微笑着点点头,她回忆说,自己15岁就被嫁给她的第一个男人,因存私房钱被婆子妈发现,结婚刚一年就被休掉。16岁的她被迫回到娘家。每天听到路过家门的刘绍清唱山歌,受到感染,后托媒嫁给了这个下力汉。 

  刘绍清和李树珍结婚69年,每日三餐都是他一手包揽,以至于老伴至今不会煮饭。刘绍清说,他们婚后用的三双筷子和两个饭碗,都是向别人借的,用了一年半才归还。物质上“亏待”了老伴,就从其他方面弥补。一辈子给老婆做饭,就是一种弥补方式。“已经煮了69年,还嫌不够,给她煮的时间越长,我们就活得越长噻。” 

  “碗里虽没鱼虾,但夫妻恩爱心情乐” 

  由于土地被流转,刘绍清一家离开了曾居住了60多年的鱼嘴镇双溪村火麻湾老屋,住进了由镇上统一建设的还建房———鱼嘴镇双溪兴苑。走进刘绍清老人的家,眼前的一切有些寒酸,屋里堆满了老两口从外面捡回来的破烂。从老屋搬进城的石磨静静地躺在阳台上,就像两位老人的年轮一样,苍老而富有历史厚重感。 

  “这磨子打了五六十年了,树珍喜欢吃豆花,石磨推的要细嫩些,我就把它从乡下搬进城来了。”刘绍清看见记者们对石磨感兴趣,便主动介绍说。刘绍清和李树珍一共生了8个孩子,但是存活的只有两儿两女。除了大儿子刘德云在身边外,其余的都在外地。 

  “生活就是一种态度。我们穷人碗里没有鱼虾,但我们夫妻恩爱心情快乐,就感到幸福;有些人碗里虽然有山珍海味,但还担心得肥胖病,一天到晚勾心斗角,活得比我还累,那又有啷个幸福嘛?”说罢,刘绍清手舞足蹈地为我们唱起了山歌:“太阳落坡懒洋洋,情妹出来收衣裳。衣裳搭在手腕上,摇着杆杆送太阳……”唱完几首山歌,他的看家本事《山伯访友》、《魁星楼》闪亮登场:“重庆有个魁星楼……小花把篮子提在手,烧香回家走……” 

  人物档案

  姓名:刘绍清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1908年12月10日(农历戊申年冬月十七) 

  生肖:猴 

  居住地点:江北区鱼嘴镇双溪兴苑 

  生育:夫妻双双健在,牵手69年,生育8个孩子,现存两儿两女,膝下晚辈四世同堂16人。 

  健康状况:听力稍减,百岁时做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正常。思维敏捷,乐观善言辞。步行上下六层楼不喘粗气,天天下地干活,挖土、挑粪、捡破烂、煮饭行动自如。每餐能吃三大碗稀饭。 

  生活习惯:一辈子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终年三餐粗茶淡饭,无贪无欲。劳作时,兢兢业业专注投入;休息时,彻底放松笑声不断。抽烟而且瘾大,饮酒却不烂醉。与老伴牵手69年,相濡以沫宠妻如初恋新婚。 

  特殊习惯:闲暇时,唱山歌抒发情怀;劳累时,喝小酒解疲乏。 

  精彩语录

  ■只要勤劳肯干能吃苦,哪怕是条黄鳝也饿不死。 

  ■我家很穷,老婆跟我受苦,但不能让她受气。我有一碗饭,就要给她吃半碗。 

  ■饭可以不吃,山歌不能不唱;劳逸要结合,穷亦要作乐;做老顽童笑对人生,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专家点评

  肖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主任、教授):读完刘绍清老人的故事,我们应该祝福他:因穷致福。老人虽然生活清贫,但心胸豁达,歌声与劳动相伴,善待生活的每一天,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妻子算是上天赐给他最大的宝物,所以倍加呵护。携手69年实属不易,彼此进入暮年却心心相伴如同初恋,这是老人晚年最大的情感归依。与常人相比,他们多了温存,少了孤独。 

  从客观上讲,坚持劳动使他强健了体魄。田间地头劳动是充沛的有氧运动,使得他自身平衡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强,减少了一些代谢性的慢性疾病,同时也增加钙的吸收。应该说,老人一辈子都处在社会底层,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的清贫之苦,歪打正着消减了当今社会许多人的营养过剩之苦,带来了他的后天之福。 

  但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蜕化,吸烟量应该加以控制,尽量少抽,最好不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