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石家庄街头现“禁止施舍”交通牌 市民热议(图)

时间:2010/7/7|

阅读量:1162|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7月07日 12:58:09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禁止施舍”交通牌现街头 市民各抒己见

  交管部门:此举是为改善交通状况

  律师:建议将“禁止”改为“请勿” □社会各界再议“城里磕头,家里盖楼”现象

  ■新闻提示

  近来,在省城石家庄“迎宾大道”裕华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交管部门竖起的两块“新式”交通警示牌引发市民议论。“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的警示语赫然入目,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社会各界的一些不同看法。

  ■新闻闪回

  路口挂起“禁止施舍”牌

  7月6日中午,在建设大街与裕华路交口,记者看到被市民热议的这两个警示牌。它们分别位于该路口的西侧和北侧,沿裕华路自西向东行驶的车辆,以及沿建设大街由北向南行驶的机动车驾驶员,行至路口时一眼就能看到上面的醒目字样:“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记者采访时,正值一天中最热的时分,14时许,室外温度超过40℃,或许乞讨者也怕天热,还在“午休”?记者在路口并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但在此之前,记者从裕华路建设大街路口、平安大街路口经过时,曾不止一次看到有衣衫褴褛的人,在驾驶员等待红灯时或车流放缓时,奔向驾驶者行乞。他们中,有的背着孩子敲打司机的玻璃,有的拿着简陋的工具帮擦汽车玻璃或拂去车上的尘土,以此乞求对方的施舍,如果有司机不愿出手给钱,有乞讨者便赖在车前死磨硬缠,更有甚者干脆当街跪倒在地,令驾驶员难堪无比。而所有这些行为均发生在川流不息的快车道上,路面安全状况确实令人揪心。

■看法

  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 ■律师 建议将“严禁”改为“请勿”

  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的康君元律师。康律师表示,针对乞讨人员堵路乞讨的问题,他很早就向市政协做出过提案,希望交管部门采取措施。“我的看法有两方面,第一,交管部门的做法无论从它的本身职责,还是公共安全出发,都是值得肯定的。乞讨人员的这种乞讨方式确实影响了交通顺畅,甚至将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牵连在一起,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市容,需要治理。第二,从施舍者和乞讨者方面出发,施舍者有‘施舍财物’的权利,乞讨者有生存的权利,交管部门做出‘禁止’的行政行为是不恰当的。这种警示牌的性质本应该是行政倡导,可是带上‘严禁’字样,就变成了行政约束,法律没有赋予交管部门‘禁止施舍’的行政约束权利,所以,这个牌子从措辞上会带有滥用职权的嫌疑,建议将‘严禁’改成‘请勿’。”

  ■深入

  “城里磕头,家里盖楼”现象值得深思

  对于部分市民对行乞者的质疑,记者联系到市救助站,救助站万科长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收容、护返乞讨人员方面的情况。“有些是真的遇到困难,被逼无奈才流落街头,他们是很愿意接受我们的救助。可是很多乞讨人员根本不想改变现状,他们大都是家庭式,甚至是家族式的,乞讨对他们来说就是‘工作’,他们经常拒绝我们的收容救助,有时工作人员护送外地乞讨者返乡,回来时竟然发现他们早早又在原地乞讨了,速度之快,让我们哭笑不得。我们甚至在护送他们返乡时听到‘城里磕头,家里盖楼’的顺口溜,着实让人吃惊。”(您对此有何看法,可致电96669)

  随后,记者驱车到裕华路平安大街口、中山路平安大街口,以及中山路建设大街这几个路口了解情况,均没有看到“禁示施舍”的警示牌。

  对于裕华路建设大街路口设置的“禁示施舍”的警示牌,记者随机采访了街头市民。在20名受访市民当中,约60%的市民对此持赞成态度。“就是不应该给这些在路口乞讨的人钱,这么做等于是助长了他们的乞讨行为,长此以往他们会得寸进尺。”也有市民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管理,对这些乞讨的人未免有些冷酷、不近人情。还有部分市民认为这些乞讨者是“职业乞丐”,占用公共资源行乞,不仅亵渎了人们的爱心,而且影响公共秩序,影响市容。“他们的背后或许有黑手操控,这些乞讨者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这应该算是个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此深挖、严打。”

  ■交管 悬挂此警示牌事出有因

  7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市交管局设施大队的彭连升队长。彭队长表示此警示牌确系他们所悬挂,只是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多的争议。当初他们处理“堵路乞讨”时,曾派专人专门管理易被乞讨者拥堵的区域,可是效果不好。“我们将这些乞讨者送到救助站,可是没过几天,他们又大批地返回,继续乞讨,为此,耗费了大量人力,却不见效果。后来,经过商讨才决定制作此类警示牌,希望在司机方面杜绝乞讨人员拥堵交通路口的现象。在标语的采用上,觉得‘严禁’更有约束力,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没想到会引起市民的误会,我们会马上讨论,尽快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