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七旬老人街头吃睡 亲生儿子不愿接父回家(图)

时间:2010/7/8|

阅读量:1165|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7月08日东南快报
七旬老人街头吃睡亲生儿子不愿接父回家(图)
网友harton117曾在广达路拍到老人街头劈柴煮粥

  70多岁的老人陈秀华流浪全国各地,如今为了寻找儿子,吃睡在福州街头;老人长乐老家的村领导却说,老人很有钱,但几十年都在外地,基本不回家。究竟哪个才是事实真相?

  几番辗转,记者联系上老人所要寻找的亲生儿子陈×栋和也在福州的老人的亲外甥陈X武(陈秀华亲姐姐的儿子),进行了一次面谈。

  父亲吃睡在街头,儿子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亲生父亲吃睡在街头,儿子开口第一句却说了这样的话。

  30年前,陈×栋才12岁时,父亲带上家里约2万元现金离家出走了。从此,他母亲靠在门口摆摊,每天赚5毛钱,来养活未成家的四个儿女。

  “我和弟弟读书到三四年级就辍学了。”父亲走后,没再给过家里一分钱。为了生活,儿女们吃尽了苦头,对父亲的感情一天天缺失。

  “他对子女都很吝啬。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冬天没有鞋穿,他的哥哥看不过去,从永安寄钱给我们买鞋,但是钱也被他‘私吞’了。”

  陈X栋说,20多年前,他看到父亲的存折里有20多万元,就在前年,他看到存折里还有十几万。

  陈秀华七八岁时曾和哥哥被卖到永安,后来他长大了才从永安回福州。“他很精明,要回福州前,特地穿得破破烂烂到收容所去,工作人员给他买好票,他拿去卖。连续几次都这样。等赚够了才拿票坐车回来。”陈X栋说起了父亲当年的“小聪明”。

  “他有多少钱,我们一点也不关心,也不要他的钱。”陈×栋说。

  儿子辟谣母亲并没死

  “我母亲活得很好!”

  陈秀华老人曾对记者和多位路人说过,“我老婆多年前就去世了。”

  陈×栋听到后既无语又生气,当场辟谣,“我母亲在长乐,她现在活得很好!”陈X武也证实,每个月孩子们都会寄钱给舅妈。

  “我觉得,舅舅是因为心理极大的不平衡,才这么说。”陈×武说,儿女们对舅妈很好,很孝顺,但没人伺候舅舅,造成他心理不平衡。

  “几十年来,他经常打骂我妈,什么难听话都说得出口。”陈×栋说,去年母亲还被父亲打得整个脸都肿了。母亲72岁了,呆不惯城里,不得已之下,今年陈×栋在长乐其他地方租了房子给她住。

  儿子不愿接父亲回家

  “让我接他回我家住,是不可能的”

  陈×栋在福州做生意,经济不错。 “他每次流浪回来,都是我妈供他吃穿,给他洗衣做饭。”陈×栋说,母亲的钱都是儿女给的。

  陈秀华从缅甸回来后得了肺积水,在福州肺科医院住了一个月。“当时看病花了7000块都是我掏的。”陈×栋说。

  “但是让我再把他接回我家住,那是不可能的。”陈×栋想起10年前的一幕。“当时他来我家住了半个月,硬要穿着臭臭的衣服,给他买两身新的他不换。每天凌晨三四点坐在大厅里骂人。你说谁受得了?”陈×栋希望父亲回到长乐老家的房子去住。

  今年父亲起诉过陈×栋,陈×栋在法庭抛下话,“我不想和他见面,但我可以给钱让他自己生活。”父子感情决裂,儿子不想再见父亲,即使在东街口碰到也会绕道走。

  亲外甥调解了两三年无果

  “他喜欢流浪,对自己都很吝啬”

  “到现在,他还把一分钱当一块钱花。”陈×武说,陈秀华不但对儿女吝啬,对自己也苛刻之极。“剩下的那些钱,也是他一分一分省下来,从牙缝里刮出来的。”

  “一个老人家流浪街头,确实让人看了很同情。但他的脾气就这么怪,他喜欢流浪。”陈X武说,这两三年来他无数次地去调解劝说过。

  “岁数这么大了,不要这样流浪,和其他老人一样,回老家安居乐业地过日子。”但这样的劝说陈秀华根本听不进,“我没办法在老家住,就跟关监牢一样。”陈X武很无奈,“如果舅舅愿意回长乐老家生活,我一定会牵头协调他和儿女的关系,让他吃好睡好。

  后记

  父子情 隔着海连着心

  父子之间的感情隔着海,连着心。无论父子之间有多大的隔阂,即便如海,心却始终惺惺相惜,毕竟骨肉相连。

  在和老人儿子的对话中,我尝试着去化解他对父亲的恨,让他原谅老父亲,接老父亲回家,却被一口否决。他反问我,换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你恨吗?当时我没回答他,但换作任何人,都会恨。只是这恨要到何时?

  我朋友的亲生父亲今年清明前去世了,他和老人的儿子一样,10来岁起因父母矛盾,对父亲没有了感情,甚至恨恶他,五六年来未见过父亲一面,但父亲急性脑出血没挨过24小时就走了。认识三年我未见过他掉过泪,但那一刻,他失声痛哭。后来他在坟前对父亲说,“我以为你会等到我原谅你,回去看你的那一天,但没想到你走得这么快。”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亲生父亲即使犯了再大的错,儿女们也不能让70多岁的老人吃睡在街头。否则就像我朋友一样,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本报记者 陈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