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人单飞 父母中年即“空巢”

时间:2010/9/20|

阅读量:1137|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09月20日人民网曹昱
 

[导读]经过对多名大学生的随机采访,记者发现“中年空巢”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其中以大一、大二学生的家长最为明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被 “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

“中年空巢”来临 专家称理论上将长达25年

“今年中秋节,我不回家过节,为了不让爸妈看到别家团聚而难过,我给他们报了短期旅游团,让父母旅游过中秋。”大二学生肖菲(化名)说。伴随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外出求学、工作,他们留守在家的父母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年空巢”期,出现失落、焦虑等情感波动,在节日期间,负面情绪则会加倍。专家提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被 “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应该尽快地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应对“中年空巢”危机。

“离巢”子女:母亲的“盯人”电话让我精神紧张

今年中秋节,肖菲不打算回家,为了留在学校,她和母亲争执了很长时间。后来她给父母报了中秋旅游团。“害怕老妈太伤心,让他们在游玩山水中过节,弥补一下我不能回家过节的遗憾。”肖菲说。

肖菲,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已经过去的一年异地求学生活,不仅让她学会了成长,也让她感受到了父母“中年空巢”的孤独。

肖飞离开的这一年,母亲的情绪一直低落。“寝室同学都知道每天晚上8点,我妈的电话一定会打来,她们称这个为‘爱的呼唤’。”肖菲有些无奈。一次因为有事,肖菲错过了母亲的电话。“第二天我爸打电话给我,说昨天晚上老妈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一直在等我的电话。”肖菲的声音有些哽咽。“当时,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方面我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回报父母的爱,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母亲情感上太依赖我了。其实,我希望我不在父母身边,他们依旧可以开心地过自己的生活。”肖菲说。

和肖菲一样,在大连工作不到半年的李爽也“深陷”母亲的电话中。“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标准第一句是‘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给我打电话啊?’其实,距离上次电话不过一天。”李爽说完笑了。“我和我妈一唠起码半个多钟头,要不是设置了亲情号,我猜我的工资大部分都要贡献给电话费了。”

“空巢”家长:家庭空落,我后悔让儿子去留学

“今年中秋节,原本打算飞去美国看儿子的,但是儿子临时有事,就取消了。反正就我和老公两个人,过不过也就无所谓了。”张女士话语中充满了苦涩。

2009年9月,张女士的儿子小杰赴美国留学。之前做了3年全职太太的张女士,在儿子留学后,生活彻底空闲下来。“儿子一走,感觉家里的热闹劲都没了,他爸白天工作,就我一个人守着个大房子,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用看电视打发时间。“我之前很少看连续剧,而现在我专门找特长的美剧、韩剧来看。”一人在家看电视的张女士根本就不做饭,零食当饭成了常事。“我老公说这样吃下去身体会垮的,但是一想到忙活半天做出的饭菜也是自己一个人吃,我就没了做饭的热情。”张女士说。

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不尽心,张女士的丈夫多次和张女士发生口角。“他说我变的不可理喻,不仅不愿意收拾家务、料理家事,而且情绪还变的很坏,动不动就会朝他发脾气。”张女士承认丈夫说的是实话,但是她觉得儿子从家庭的离开并不是简单的由3个人到2个人的过程。“儿子带走的还有这个家的生气,我内心开始后悔让儿子去留学了。有时候一想儿子起码还要在美国留一年多,我就很绝望。”张女士说。

冯先生告诉记者,他能理解张女士的心情。冯先生的女儿淼淼前年去日本读书,和女儿一周一次的联系是冯先生的大事。“我们约好每周打一次电话或是网络视频,淼淼有时候忘了,我就会忍不住地着急,直到她来了电话才安心。”

调查:大学生眼中,“中年空巢”是普遍现象

经过对多名大连高校大学生的随机采访,记者发现“中年空巢”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其中以大一、大二学生的家长最为明显。这些独生子女离家时父母的年龄多在40-55岁之间,事业上稳定,之前的生活重心多数放在子女身上,其中很多母亲更是“一切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妈妈;在子女离开家的1-2年,大部分父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通讯联系方面,平均2-3天,父母和子女就会通一次电话,时长在30分钟左右,而电话内容多为子女的近况。“每次我妈的电话都是一套,我今天吃什么了,上什么课了,昨天休息的好不好……弄得我寝室同学都会背,不过他们的父母也实行电话‘盯人’,所以我们全习惯了。”大一新生铭铭说。据她介绍,她们班级有二分之一的女生都会每天和父母通话或发短信。多数被采访的大学生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发展是造成父母“中年空巢”的主要原因。一个夏姓大三学生就认为自己家不存在“中年空巢”:“我弟弟今年刚上小学,距离他离家应该还有很长时间,到那个时候父母只能算是‘老年空巢’了。”

专家:构建新型家庭结构,摆脱“中年空巢”危机

大连徐医生心理工作室主任、国家心理咨询师徐相君认为“中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大部分源于家长的主动选择。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家长希望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会鼓励孩子“离巢”,当“三口之家”一下变为“二人世界”,家长心理状态并不能容易地随之改变,就会产生焦虑、失落等情绪。

其中,中年母亲面对子女的“离巢”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婚姻生活存在矛盾。“这个年纪的女性多面临退休或赋闲在家,身体则步入更年期阶段,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加上作为调解纽带的孩子不在身边,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机。”徐相君说。

另外,徐相君不建议父母每天给孩子打电话。“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同时又容易引发孩子的内疚心理,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父母走出焦虑、失落的心情。”

根据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的推算,理论上,“中年空巢”期将长达25年之久,那么尽快进行调整、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中年空巢”危机的办法。徐相君认为,“中年空巢”夫妻应该尽快构建新型夫妻关系,从而更快适应“中年空巢”家庭的生活状态。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更多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另外,针对很多不能释然子女离开的家长,徐相君建议他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多重身份,不仅作为子女的父母,同时还是别人的子女、朋友、同事,这样父母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其他身份上,就很容易走出“中年空巢”危机。

徐相君提醒那些即将步入“中年空巢”期的父母,要在子女未离开时,就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节奏,抛开“一切围着孩子转”的观念。“为什么发达国家这样的事例相对比较少,主要就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私人空间更多,这样孩子离开时,父母就不会体会到太大的失落。”(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