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调查显示广州每千人中有15人患精神障碍

时间:2010/10/12|

阅读量:1159|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10月12日 信息时报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刘丰果 周文 通讯员 伍展虹 漆望 肖金

  前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目标人群是“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广州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周端华告诉记者,精神疾病普遍存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联手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做的调查显示,广州每1000人中就有15人曾患或正患精神障碍,这与国内主要城市15‰~17‰的精神病患病率相比,属中等偏下水平。有精神病防治专家认为,因为公众缺乏相关知识,一些对社会有危害的精神疾病患者“被普通化”了,这种“潜伏”的精神病患不容忽视。

  “小月月”属严重自恋型人格障碍

  “凤姐”热度还未散去,极品女小月月最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今年福建南平一名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民生,怀着报复社会的心理在一分钟内杀害8名小学生震惊世人。他们的行为如何判定?是简单的自恋、仇恨还是精神疾病?“郑民生属于精神疾病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武警医院心理科何日辉主任告诉记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社会是有真正危害的。近来迅速走红的“极品女小月月”,无论是否真有其人,但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

  自恋型若太自私易反社会

  当今网络潮爆红人小月月的身上多少都有普通人群自恋的影子。33岁的公务员郭先生就是自恋人群中的一员。郭先生十分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方方面面都胜人一筹,与单位同事及领导相处不好,对单位领导的任何言语都十分敏感。在其家人的陪同下来咨询心理医生,但郭先生一定要医生附和他说单位的不是,如医生不遵从便在电话中恶语相加,认为医生不尽职无能,将工作上的愤怒转移到医生身上。

  徐文军认为,郭先生的行为是典型的“自恋”,自恋到攻击医生的地步,但多数自恋的人都极其自卑,为了证明自身价值急于表现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自恋型若太自私易反社会。“每个人都有性格缺陷,只是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不正常的性格缺陷在大事件或大的创伤诱发下,容易病发,产生仇视、漠视社会的反社会、反人格的极端表现,严重者将出现变态。”

  抑郁致自杀农民工群体多见

  在广州市危机干预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丹看来,接诊量最多的是抑郁症患者,这几乎成为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之常见疾病。

  42岁的陈先生,已婚、无业,经常感觉情绪低落,时常有自杀的想法。陈先生说,从2008年开始,常常觉得心情不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引起自己情绪低落,无缘无故的就哀声叹气,感觉生活没什么希望。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因为自己情绪状态一直不佳而辞了工。辞职后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什么都不想干,哪里也不想去,也不想和人聊天,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欲望。以前的爱好统统都不再感兴趣。渐渐的睡眠也开始出现问题,不是睡不着就是早醒,食欲也不好。他曾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开了一些药,吃了几天不见效,又听别人说吃这类药会上瘾,对身体很不好,就不敢再吃了。换了几家医院看,都没有什么效果,曾有一个医生建议去专科医院看精神科,自己觉得,怕被别人说是精神病,就一直没去。情况越来越严重,每天都很痛苦,常有自杀的想法。

  从安徽赴穗务工的王先生患上了抑郁障碍。王先生,怀揣淘金梦欣然来到,从事推销保险一职,在工作中连连受挫,业绩不好深感自己很失败,手头窘迫连房租都交不起。无奈之下,王先生随便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经济、生活状况每况日下,一次次的碰壁让他心灰意冷,心理极度抑郁甚至想跳楼。王先生的主治医生、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徐文军告诉记者,王先生的个案并非孤例,抑郁以致自杀的心理疾病在农民工群体中并不少见。

  病患者“潜伏”数量有所增加近半精神病患未纳入管理

  从2006年开始对广州地区15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了精神障碍的现场抽样调查,并于去年公布了权威数据——在8000名广州常住人口中,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5.76‰。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高发群体以青壮年为主,31~44岁的人群因为承受压力大,易得精神障碍。

  据精神病防治专家、广东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主委赵振环透露,为准确掌握各种重症精神病患的数量,今年5月开始,广州进行了相关的摸查工作。调查发现广州(从化、花都除外)在册登记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从原来的4万人增至4.6万人。广州的精神病患病率已上升到15.76‰。

  继1982年的广州流行病调查后,20多年后广州市脑科医院联手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对广州地区15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了精神障碍抽样调查,并于去年公布了权威数据,在8000名广州常住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5.76‰。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高发群体,以青壮年为主。上月广州全市开展重症精神病人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风险评估工作,新发现了精神病人1696例。

  穗自杀未遂平均年龄31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获悉,该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白天晚上都有市民致电81899120咨询心理问题。在该中心近千例与自杀有关的来电咨询中排在首位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占37.4%,排第三位的是精神疾病,占18.8%。

  “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属于一个比较明确的自杀危险因素”。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李洁告诉记者,有数据表明中国自杀者中约60%生前曾患有精神障碍。

  据今年该中心的调查结果发现,50%的自杀者半年内有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与预防十分必要。

  李洁透露,自杀未遂者也比较容易出现自杀情况,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广州市自杀未遂平均年龄为31岁,31~44岁是易自杀的高峰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仅工作压力大,也容易遇到恋爱和婚姻问题,恋爱婚姻成为除心理健康以外咨询最多的问题,比例高达25.8%。

  失业者成为自杀高危群体。在该中心接到的与自杀有关的来电中,29.8%的人群没有透露自己的职业不详,另外,易自杀人群中19.8%为失业人群,还有11.1%为专业技术人员。而像服务人员、私营业主、学生、家庭妇女以及工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7.6%、6.8%、4.5%、6.7%。

  反社会型常被“普通化”

  市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病防治科、市精神病防治所负责人胡号应告诉记者,因为多数病患家庭不愿提及家有精神病患者,病情不发作时言行并无太多异常,病患者的“潜伏”数量有所增加。近半精神分裂症患者至今未纳入管理。在武警医院心理科何日辉主任看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最不该“被普通”的精神疾病患者,“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有可能伤害社会”。

  何日辉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发现一个25岁的患者对社会充满了愤怒,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

  在进一步的沟通中,何日辉了解到,这名患者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已经有五六年了。

  追溯原因,患者在家里从来找不到温暖,没有安全感,做生意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经常吵架,父亲经常打骂他及其母亲,从小的成长环境就充满了暴力。初中辍学后打工谋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常抱怨社会不公平。

  何日辉认为,这名患者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不矫正,有可能危及社会”,何日辉告诉记者。

  何日辉介绍,校园凶杀案的犯罪者大部分属于人格障碍,尤其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于这类疾病目前我们大众普遍缺乏认识。如果忽视这个问题,情况会更加严重。

  专家建议:建立亲密亲子关系防人格障碍

  何日辉指出,80%人格障碍在追根溯源时,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要建立起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重视孩子的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和获得安全感等基本心理需求,这是预防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最好良药。在孩子犯错误或与外界发生冲突时,要引导孩子首先反思自己的不足,不要把原因都归结于外在,这样会引导孩子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持续进步。

  许文军认为,出现心理疾病的市民应放下心理负担,去心理门诊就诊。从科学诊断看,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就是大家常说的精神病)是不同的,二者的病情、病理都有明显的区别。现在很多人去心理科或精神科看门诊,并不意味着他们患了精神分裂症。“应尽量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尽管抑郁症本身会导致兴趣降低,却不能因此什么都不干。如能坚持工作就尽量坚持下去,让自己有事可忙,就不会一直在低落的情绪里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