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村民一家14口集体铊中毒续:疑家中碱面被人下毒

时间:2010/10/20|

阅读量:1209|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10月20日 东方今报
村民一家14口集体铊中毒续:疑家中碱面被人下毒
发生中毒事件后%陶中原家的厨房被公安机关封查

  发生中毒事件后,陶中原家的厨房被公安机关封查

  □今报记者 陈亮 邱延波/文首席记者 张晓冬 记者 刘栋杰/图

  在中毒20天后,68岁的陶立俊于10月17日死在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病房里。

  和他同时中毒的,有他的哥哥、妻子、儿子、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等,一家共14口。医院诊断,这一家是铊中毒。目前,已有1死6病危。

  昨天,记者来到了陶立俊的家——中牟县刁家乡西陶村,探访陶家14口的中毒疑云。

  【记者走访】中毒儿子“请假”三小时送葬父亲

  昨天下午,中牟县刁家乡西陶村。

  记者一问起陶家14口中毒一事,村民们无不色变。1死13伤的惨剧,让这个小村庄蒙上了一层无处不在的恐惧。陶立俊的嫂子和本家侄子带记者走进了陶立俊的家。

  陶立俊老两口和儿子陶中原一家住在一起,高墙大院、2层楼房,在农村,这样的房子显得阔气排场。

  办丧事用的草纸还留在院子里,“不出中毒这事,他的丧事,绝对是风风光光的。”陶立俊76岁的嫂子叹了口气。

  按照农村的风俗,家境不错的陶立俊的丧事,应该操办得像个样子,但“亲人都住院了”,只能“简单得让人心寒”。

  据老人介绍,陶立俊的骨灰回家后,在本家族人的帮忙下,18日就准备下葬,“一开始,他儿子陶中原不能回家,后来,给医院请示了半天,医院才让中原回来仨小时。”

  就这样,陶中原一个人赶回西陶村,送了父亲最后一程,然后直接从墓地匆匆返回郑大一附院。

  【事件回顾】铊中毒,一家14口1死13伤

  昨天下午,郑大一附院急诊内科二病区,39岁的陶中原坐在病床上,手上还打着吊针。他正被这辈子第一次听说的一个字困扰着——铊。

  这个字在陶中原家人发病前,他既不会写,也没听说过。现在,他的一家人都因铊很受伤:陶中原的父亲已因铊而死亡,他们一家共14口人铊中毒。

  9月28日,西陶村的陶中原一家干完农活后,回家吃午饭,一起吃饭的还有妹夫等亲戚。

  “吃的是米饭,自己家以前买的米。从村里一家小店里买了一份猪头肉,还有豆腐丝、粉丝、莲菜,大家喝了一点白酒和啤酒。”陶中原说,当时吃过饭没什么事,第二天早上,家里人开始发病。“浑身疼,胸闷,掉头发。”陶中原说,当时他68岁的父亲陶立俊情况最严重。

  陶家以为是食物中毒,先到乡卫生院又到中牟县医院看病,最后转到郑大一附院,被确诊为铊中毒。“刚开始的时候是几个人,后来增加到10个人,最后一家14人全部住院。”陶中原说,到医院后六七个人先后被下达病危通知书。

  【政府行动】全力救治,不让伤者为钱发愁

  陶中原一家14口中毒住院后,陶家已花去了约10万元治疗费。自住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医疗费更是让陶家犯了愁。

  陶家一家14口遇到的治疗难题,引起郑州市有关领导的关注,院方更是减免了陶家14口的部分医疗费用,解了陶家的燃眉之急。

  据中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宏伟介绍,对陶中原一家的后续治疗一事,中牟县委县政府专门开会决定,将酌情帮助陶家解决医疗费用。

  另外,刁家乡乡政府也已为陶中原一家送来近2万元现金,西陶村村民也为陶中原一家发起捐款。

  昨天下午,记者从中牟县委宣传部获悉,陶中原家里的吃、用等方面与中毒事件有关的用品,已被中牟警方搜集齐全,并送到郑州、北京化验,中牟警方相信,陶中原一家的中毒真相不久将大白于天下。

  【最新消息】警方70多人的调查组还在排查

  昨天,记者两次联系中牟县公安局。中牟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王发明称,截至目前,警方70多人的调查组还在全力排查,不排除人为投毒可能,但还没有锁定嫌疑人,也不能排除是意外事故。

  【中毒人员】陶家中毒人员名单及关系谱

  第一代人:

  陶立书,73岁,陶中原伯父,因一直单身与陶中原住在一起。

  陶立俊,68岁,陶中原父亲,因铊中毒已去世。

  胡小换,67岁,陶中原母亲。

  第二代人:

  陶中原,39岁,陶家顶梁柱。

  张改香,39岁,陶中原之妻。

  陶国祥,40岁,陶中原连襟。

  吴治国,36岁,陶中原妹夫。

  第三代人:

  陶曼,17岁,陶中原之女。

  陶梦军,15岁,陶中原之子。

  陶梦熙,2岁半,陶中原之子。

  陶明焱,4岁半,陶中原之女。

  吴梦茹,14岁,吴治国之女。

  吴艳茹,6岁,吴治国之女。

  吴硕,2岁,吴治国之子。

  ■链接

  铊是什么东西?

  铊是无味的金属,可以用来制造光电管,低温温度计,光学玻璃、老鼠药和鞭炮等。

  铊是一种剧毒品,其毒性与砒霜旗鼓相当,甚至比铅更厉害。一个成年人,50到60公斤体重,致死量不足1克。

  铊中毒有啥症状?

  铊中毒是罕见的重金属中毒,全国发病较少。

  铊中毒最典型的特点,表现在神经系统、皮肤和心血管上。铊的致毒原理是通过中断体内钾的供应,致使健康细胞无法生存。

  1994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21岁女生朱令出现全身剧烈疼痛、大把大把地掉头发等病征,后被诊断为铊中毒。

  1995年4月,朱令的病症被翻译成英文,并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发出求救的电子邮件。这次全球求救行动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但铊中毒让这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目前生活仍无法自理,该事件至今仍为谜团。

  很迷茫,所有吃过的东西都在化验

  中毒的吴梦茹痛苦地躺在病床上,轻轻一拢头发就掉了一大把

  铊是一种稀有重金属,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甚至都没有听过“铊”的名字。对于陶家的铊中毒患者来说,他们至今仍无法确定为何会铊中毒。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兵分两路,分赴中牟县刁家乡西陶村和郑大一附院,分别调查患者和他们的亲友,试图解开其中的疑云。

  □今报记者 陈亮 邱延波/文首席记者 张晓冬记者 刘栋杰/图

  【现状】用手拢一下头发,掉了一捧

  昨天15时许,郑大一附院10号楼7楼的病床上,14岁的吴梦茹双眼紧闭。她的表姑陶秀秀伸手在她头上摸了摸说:“哎呀,发烧了,我给你量一量体温吧。”

  吴梦茹把头歪向一边,几根头发轻轻掉下来。白色的床单上,凌乱地粘着不少头发。陶秀秀说,自从住院以来,吴梦茹每天都要掉头发。“今天早上,我看她头发太乱了,没敢梳,光用手往后拢了拢,就掉了一大捧。”陶秀秀说。护士说,脱发是铊中毒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吴梦茹还不知道她的姥爷已因铊中毒去世。而在不远处的另外一个病房里,她两岁的弟弟吴硕正在做着血液透析。

  吴硕头发已经稀疏了,嘴唇上起着干皮,粘着蓝色的干痂。医生说,那是喝普鲁士蓝——铊中毒的治疗药留下的。

  与吴硕邻床的,是陶曼两岁半的弟弟陶梦熙,他同样在做着血液透析。

  【怀疑 碱面】放了碱面的米汤颜色发黑

  一家14口吃一锅饭中毒,事件发生后,陶中原家的厨房已经被警方搜查完毕,目前被锁死。

  透过窗户,记者看见陶家的厨房非常凌乱,饭桌上的碗里,剩菜已经发黑。

  “他家的碱面有问题。”陶中原的伯母说,她就住在陶中原家西侧,她见证了陶中原一家事发全过程。

  据她回忆,侄子一家吃饭“不得劲儿”后,10月1日,家人陆续到中牟县人民医院看病,也没查出啥原因。

  这位老人说,一开始,他们怀疑是米出了问题,但陶中原的母亲称,米没事,他们家一直吃着。

  10月13日,没查出啥病因,陶中原和部分病情较轻的亲人回到家。

  做饭时,家人在煮的米汤里放了一点碱面,陶家人发现煮出来的米汤变了颜色,“以前喝这种汤,有点发黄,那一次,汤是发黑、发青的”。

  老人介绍,她当时就在场,看见变色的米汤,她建议不放碱面,再煮一锅米汤。又煮了一次,煮出来的米汤颜色很正。

  据此,老人断定,陶中原家的碱面“被人下了毒”。至于可能是谁投的毒,陶中原的伯母无奈摇头。她说,陶中原一家为人好,邻居都来家里串门,家里常是人来人往,现在不敢说是谁下的毒。

  【怀疑 仇人报复】勤劳本分,从没得罪过人

  陶中原家的东隔壁,住着他的大伯陶立书。因无妻无儿,陶立书一直和陶中原一家“搭伙生活”,每天在陶中原家吃饭。因此,陶立书也成为铊中毒的受害者。“能一直养活他大伯,陶中原的人品绝对没得说。”陶中原的本家伯母这样评价侄子,“他和他爹陶立俊,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不做生意,不惹事。”

  陶中原家,除了阔气的两层楼,院里还停着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农忙时,他们一家靠帮村民犁地挣钱。

  据陶中原本家兄弟介绍,陶中原以前养过猪,后来不干了,只靠种地、帮人犁地生活。陶中原心善,遇到村里谁家不宽裕了,他干完活,还不收犁地的钱。在村里,陶中原和父亲陶立俊几乎没得罪过谁。

  【怀疑 饮用水】担心再出事,葬礼都用矿泉水

  陶中原家吃的水,是抽的地下水。事发后,西陶村很多村民怀疑地下水受了污染,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其他人家出事。另外,事发后,卫生部门也派人到西陶调查地下水,并未发现异常。

  陶家的水桶在屋顶的高处,如果有人要在水桶里投毒,势必会引人注意。陶中原的本家兄弟陶义说,没人会这么傻,爬到屋顶去投毒。

  目前,陶家水桶里的饮用水被取样带走化验,但陶家的饮用水并未排除嫌疑。

  在陶立俊的葬礼上,陶家族人做饭招待其他亲朋,饭菜全部由族人亲手现做,就连做饭用的水,都是桶装纯净水。

  【怀疑 海带】很少吃海带,“没时间做”

  国内其他铊中毒的案例中,食用的海带曾被检测出含有铊。

  据媒体报道,在东莞打工的女工刘美招铊中毒事件中,东莞警方在刘美招租住的出租屋内所剩余的海带中发现了微量的铊。海带本身不会带有铊,但是如果海带生长的海水环境受到工业废物污染或者海带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人食用了之后就会发生中毒。

  昨天下午,关于这个疑问,陶中原的伯母介绍,她的侄子家很少吃海带。每年过年时,她会和侄子家一起买一点海带,很快也就吃完了。老人还表示,陶中原一家没吃过啥特殊的东西,不是不吃,是“没时间做”。

  【疑云待解】吃过的东西全部封存化验

  “刚开始怀疑米,后来怀疑碱和水,凡是当时吃过的东西,全被警方封存化验。”昨天下午,在郑大一附院里,陶秀秀说。她说,因为这几天一直忙着照顾病人,除了怀疑吃的东西可能有问题外,她甚至没有时间去想这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有人故意投毒。

  中牟县警方正在全力调查,在最终结果出来前,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怀疑对象,甚至包括中毒者。

  ■ 预防“铊”中毒

  1.接触控制:皮肤接触也会造成轻度铊中毒,所以要尽量避免皮肤接触。

  2.饮食注意: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但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另外在生产鞭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铊,其副产品氯化钠(非食用盐)也同样被污染,当人体食用了这种非食用盐 (常有不法分子将此种盐贩卖)后,会引起中毒。

  3.作业防护:工作中若需要接触铊,要禁止在工作中进食、吸烟,并戴防护口罩或防毒面具、手套,穿防护服;工作后进行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