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成本
离婚成本
离婚诉讼
离婚诉讼
离婚技巧
离婚技巧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
子女抚养
子女抚养
涉外婚姻
涉外婚姻
婚姻调查
婚姻调查
非法同居
非法同居
再婚家庭
再婚家庭
婚姻文书
婚姻文书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
文学长廊
文学长廊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婚恋指导
婚恋指导
港澳台婚
港澳台婚
离婚赔偿
离婚赔偿
继承赠予
继承赠予
律师团队
律师团队
律师见证
律师见证
移民律师
移民律师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家庭权利
家庭权利

养母因不满养女与生母接触3次起诉女儿(组图)

时间:2010/12/8|

阅读量:1203|

来源:朱运德

网站新闻
文本标签:网站新闻
 2010年12月08日金羊网-羊城晚报
想起养女小思,彭小容黯然神伤 想起养女小思,彭小容黯然神伤

小思发给养母的温馨短信 小思发给养母的温馨短信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田恩祥 实习生 蔡元慧  通讯员 尹洪 左晓飞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对19岁的广州姑娘小思来说,她得到的“母爱”却渗透着几许沉重和苦涩。

  生母的爱,在襁褓之中就离她远去———身为双胞胎姐妹中的姐姐,她出生不久就被生母送给了别人。长大之后,来自生母的些许关切甚至成了她与养母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养母的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爱———去年,在激烈的争吵之后,养母将她告上法庭,并解除了收养关系;今年,养母又一次起诉她,索要6万元抚养费;败诉后,不甘心的养母再次上诉……

  由于小思不愿意接受采访,羊城晚报记者只能从她的养母和生母的诉说中,以及她给养母的短信里,再现这段生母、养母、养女之间的恩恩怨怨。

  纠结的养母———

  一切为了养女,却三次告了她

  小思的养母叫彭小容,今年63岁,家住越秀区大南路。据彭小容介绍,1991年,她从小思的亲生父母那里收养了小思。收养时,双方还签下了私下协议,并为小思改名换姓。不过,直到1998年5月,彭小容夫妇才与市儿童福利院签订了《家庭助养协议书》,正式成为小思的法定监护人。 

  上小学六年级之前,小思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上六年级那年,她无意中看到了那份私下协议,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彭小容说,因为身体原因,她从事的服装生意无法继续下去,生活也渐渐变得拮据,但她还是为小思倾尽了心血。 

  彭小容告诉记者,2007年,小思中学毕业后考进一所旅游学校,认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开始学坏了,最后竟发展到抽烟、喝酒、偷窃、日夜上网、离家出走……2008年3月,彭小容托关系把小思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但是情况还是一样,她逃课去约会男友,后来发展到租房同居”。彭小容说,为了租房,小思还偷走了家里的1000多元。 

  “为了她,我于1994年与第二任丈夫离了婚,全身心投入到她身上,像特别看护一样,没想到她竟这样对我。”彭小容介绍,2008年6月,小思因多次旷课,严重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此后,她既不上学,也不工作。

  即便如此,彭小容还是没有放弃,并到处去找学校收留小思,甚至去请小思的亲叔叔帮忙。“找她的亲叔叔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一脸懊悔的彭小容说,通过亲叔叔,小思认识了自己的亲哥哥,亲哥哥经常给她钱,甚至还私自带她回父母家……

  因为怀疑养女跟亲生父母往来,2009年12月,母女俩大吵了一架,小思为此甚至带着行李出走。“因为我阻拦,她还打电话叫来亲生父亲,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了。”彭小容告诉记者,她第二天到小思的亲生父母家里找小思,再次跟他们吵了起来。 

  去年12月中旬,一气之下的彭小容起诉了小思,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不久,法院判决两人关系完全恶化,解除收养关系。

  解除了收养关系后,冷静下来的彭小容想到过去的点点滴滴,心里依然难以割舍对小思的牵挂。为了帮助小思,她开始张罗着帮小思找一份工作。今年1月,她通过熟人,给小思介绍了一份工作,2月5日正式上班。不过,这期间她俩并没有见面,双方只是通过彭小容那位熟人传话。  过完春节,小思搬回彭小容家住了一段时间。彭小容说:“我每天早上都叫她早起,让她搭公交车去上班,但她不愿意,想多睡一会,再打的去上班。”为此,两人又开始吵架。不久,小思从彭小容家搬走了自己的所有东西,从此再也没回家。 

  心灰意冷的彭小容越想越生气,再次起诉了小思,要求法院判令小思支付收养期间她支出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6万元,但法院很快判她败诉。不久前,不甘心的彭小容再次上诉,要求小思支付生活费。据悉,法院将于本月中旬开庭审理。

  后悔的生母———

  不该送走女儿 希望她俩和好

  “事情不像她所说的那样。”对于彭小容的说法,小思的生母阿珍一口否定。在她看来,彭小容因为在生活中屡受创伤,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

  据阿珍回忆,1992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抚养多个孩子,决定把8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送人。当年,彭小容在长堤摆摊卖服饰,阿珍觉得其家境不错,便忍痛把女儿送给彭小容。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她的底细,否则,就算全家喝粥也不会把女儿送给她!”阿珍一脸气愤地说,后来她发现彭小容离过婚,还有被拘留的经历,这令她感到非常后悔。 

  此外,阿珍也对现在的收养协议提出异议,称条款内容并非“女儿与生父母永不相见”,而是“女儿15岁后,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走访两家”。 

  “毕竟是亲骨肉啊,有可能的话想见一面,协议不可能写永不相见。”阿珍说,1992年签下的收养协议其实是一式两份的,但经过多次搬家,她手中的协议弄丢了,而彭小容现在出示的协议内容和当年不同,是伪造的。 

  阿珍坚称,这些年来,她并没有把女儿“抢”回去的想法,自己也是去年年底才再次见到女儿小思。“那天小思突然打电话给我丈夫,说她妈妈不让她进门,还在大街上骂骂咧咧,叫他快去救她。我们爱女心切,所以留孩子在家住了3天,没想到那个女人(指彭小容)当晚就冲上我家,见人就骂,根本不听我们解释,逼得我丈夫报警,她才走人。” 

  能和女儿相见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但小思在家中生活了几天后,阿珍便发现,小思和同胞妹妹温顺的性格相差很远,倒是和彭小容的性格很像。“她养了我女儿18年,吃了不少苦头,我要感谢她。但是,她怪异的性格,也是我女儿如此叛逆、脾气暴躁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思的过去,阿珍了解不多,只是曾在法庭上听彭小容提到“吸烟”、“同居”等字眼。她认为,彭小容以前对小思过于溺爱,而当她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又把怨恨发泄到小思身上,导致小思今天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阿珍说,彭小容与小思的关系恶化至今,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家庭。“我们家拆散她们母女?我们家也是受害者!两家人翻脸,谁都不好过,我们也希望她能跟小思和好。” 

  目前,小思既没有和养母住,也没有和生母联系。对此,阿珍长叹一口气:“打她电话也不接,她住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如今真切地体会到丢了女儿的滋味。”

  两难的养女———

  想报养育之恩 无奈压力重重

  这些天,由于小思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也无法从她口中求证她的养母、生母所说的一切,也无法聆听到她的心声。

  从其生母和养母提供的照片上看,19岁的小思面容姣好,长直发,一副邻家女孩的样子。 

  “她曾告诉过我,养母大过生母!”彭小容保留了小思发来的很多短信。比如,“妈,我欠你的我会报答你,你千万保重身体!”“妈,到兰姨处拿钱,我表现好,发了五百元奖金,给你四百。”“妈妈,母亲节快乐!”“这几个月我存了点工资,下星期尾找人拿给你。”“我的幸福一切是因为你!”……当然,除了这些温馨短信,小思也发了一些抱怨的短信。比如,“妈妈,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我回去找那对夫妇呢?难道您真的不可以相信我吗?每次看您的短信我都好难受!”“你除了想和那些人增加压力给我,还有什么?” 

  对于亲生父母,小思似乎看得很淡。她提供给生母的手机号码早已经过期,但她并没有告诉生母,而专门发了短信告诉养母,甚至她的亲生父母认为女儿的名字叫做“露丝”。